在体系对抗下演变
——浅析信息化战争中海上作战的发展变化
严正峰
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将使得信息化时代的海上作战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总的来说,海上作战的胜负已不在归因于某一作战要素或系统功能的发挥,取而代之的是概括战争整体对抗思想的“体系对抗”。在此情况下,海上作战特别是海上战役,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演进。
作战空间由物理领域向全维领域转变
随着现代海战平台的远程机动能力、武器系统的远程打击能力、远程侦察能力和实时指挥控制能力等的增强,现代海军的作战空间将从传统的有限物理空间拓展到物理、信息和认知等全维领域,形成前所未有的“大空间”。这种转变造成敌对双方对抗的领域开始突破传统作战所涉及的海域、濒海陆域及其上空的对抗,而扩展到信息空间和人的意志的对抗。选择打击敌人的目标扩展至敌人所有作战资源,包括物理层、信息层和认知层,打击目标也不再局限于军事目标,而是包括影响领导者和民众决心及意志、具有“震撼”效应的政治、经济等目标。作战空间的转变将同时促使海军战役作战方式发生变化,从线式作战发展为全纵深、全领域的非线式立体作战。海军战役行动不同于以往主要选择硬摧毁,而是软硬一体,电子战、网络战、舆论战、心理战和硬武器摧毁同时进行。
打击效果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以往的海上作战,包括战役作战,由于受侦察探测能力、武器精确打击和突防能力等的限制,获取目标信息的精度和选择武器的灵活度有很大的局限性,结果导致以大规模破坏为代价来实现预期的打击效果,这种“粗放”型的打击需要投入很多的兵力,附带损伤亦较大。而信息化条件下,不仅打击武器的命中精度、突防能力和威力大大提高,还逐步具有了全维的战场感知能力、实时高效的指挥能力和精确联动的行动能力,使直接打击敌方作战体系的致命之处成为可能。而且侦察监视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系统将实现无缝链接,由此产生的集成系统可以为指挥员提供精准的目标信息,实时选择恰当的武器系统和作战力量,对目标实施“点穴式”集约火力打击,从而极大提高了打击效果的精确性和实时性。因而,未来海军作战将是一种基于效果的“集约”型作战。
作战目标由逐次歼敌向破击体系转变
以往的海战,敌对双方主要是在有形的物理空间里展开对抗,舰队兵力的数量在作战力量构成中居于主导地位。为了歼灭敌舰队力量,弱旅通常采取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方式,先弱后强,逐次击破,以持久作战,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战胜强敌。而强敌则会集中优势兵力,以与敌主力舰队进行决战的方式,力图一举歼灭对方主力或全部,然后迅速推进,进而夺取战役胜利。因此,以往各时期的海战,都以消灭敌海上舰队力量为主要目标,双方一般通过拉锯式的消耗战,逐步使对方突击兵力直接损失以夺取对某一海区的控制权或者岛屿、濒海要地的控制权。而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作战,对抗力量将作为系统整体而存在并发挥作用,作战进程快、持续时间短,有时甚至一战决胜负,采取逐次歼敌的传统方法已不能有效对付敌人一体化的作战体系,这就决定了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作战,主要是通过打击对方作战体系的节点,使其整体性和稳定性受到破坏,从而削弱其作战能力、丧失继续作战的意志来战胜对方。虽然大量歼敌也是削弱其作战能力的一种方法,但是从信息化时代的战争角度来说,这种方法效费比不高,而且也会受到政治上的重重限制。
此外,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技术群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海军打击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接触性”远程精确打击、信息战等已经成为常用的作战手段。这些新技术所带来的新的作战方法和手段,使破击体系具备了客观条件。因此,未来海上作战能够跨越直接杀伤敌之有生力量的传统打击程序,集中精锐对敌之指挥中枢、信息系统、后勤系统及保障设施等战略性结构节点进行“点穴”式攻击,以快速地造成瘫痪其作战体系的效果,达成以点制面,迅速制敌之目的。
指挥控制由树状多层次向立体网络化转变
在传统情况下,基于半自动化、自动化的指挥控制系统和树状多层次指挥体制,海军战役指挥员了解战场态势有限,收集情报-判断-决策-指挥周期较长,导致指挥时效性差,不准确,容易贻误战机。未来战争中,由于通信技术、实时侦察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指挥控制系统逐渐向一体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使建立立体网络化的指挥体制具备了成熟的物质基础。这种建立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基础上的立体网络化的指挥体制,使纵向指挥层次减少,信息流程缩短,横向上平级单位之间可以直接沟通联系,各作战平台之间也能够实时交换信息。因此,指挥网络内的各用户能够共享战场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在各级指挥机构中的辅助决策单元能够辅助指挥员对各种情况下的战场态势进行科学的运筹决策,大大减轻了指挥机构的负担,使指挥员及指挥机关处理的信息量和指挥活动量大大提高,因而,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作战指挥变得将会更加实时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