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程度不高独立性不强违规情况严重有关专家认为,中部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应该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因为弱势的金融资源配置,会掣肘中部崛起,继而影响整个国家经济。
日前公布的中国50个城市金融生态环境排行榜《中国金融生态调查报告》上,中部地区普遍名次较低。以颇具代表性的中部代表城市郑州为例,在“城市的经济基础”、“地方金融发展”、“社会中介服务”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4个方面的排名中,郑州分别排在全国50个大中城市中第40位、第43位、第30位和第47位。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金融资产质量榜单中河南排名第20位,291个地级以上城市金融资产质量榜中河南5城市排在273位以后。
在综合指数排名中,上海以绝对优势获得冠军,宁波、温州位列第二、三名,上海、宁波、温州、杭州和深圳同时当选为金融生态环境最好的5个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等级为一级。中部地区城市郑州、合肥、武汉、西安分别名列第40位、19位、34位、44位。与《中国金融生态调查报告》同时公布的还有“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金融资产质量评比结果”。在这项评比中,河南省名列第20位,河北第23位、安徽第24位、湖南第25位、湖北第26位。
中国社科院同时发布的《若干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简评》认为,“中西部城市排名相对靠后主要因为这些城市的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地区金融部门独立性不强,金融违规情况比较严重”。
《报告》认为,中西部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在以下几个方面亟待改善:一是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干预经济较多,地方保护主义倾向较严重;二是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沉重,反映出地区金融部门独立性不强;三是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执法难问题突出;四是社会诚信文化较薄弱;五是金融违规现象比较严重。
从整个统计数据来看,包括河南、山西、安徽、湖南、湖北在内的8个省份的金融资产质量不仅明显比东部地区差,也明显比西部地区差。报告分析进一步解释说,经济发展的波动性是影响我国地区金融风险的重要成因,同时也是构成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报告分析的“2003—2004年”这段时间,相比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各省的经济增长率均有跳跃性提高且波动性较大,造成这些地区的金融风险相对较大,因此中部地区的金融资产质量排名反而落后于西部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在发布报告时指出,该报告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了信贷资产质量和非信贷资
产的质量状况,因而,信贷行业的分布及不良贷款的状况,成为金融资产质量排名的主要参考依据。
经济分析人士认为:“人”是整个金融生态系统的核心。作为与金融生态环境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居民、企业、政府等部门是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消费群体,是金融主体在其中生成、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参与者,是社会经济、法制、文化、习俗等体制、制度与传统环境的维护者和营造者。应该共同承担构筑和谐诚信金融体系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及时出台和完善法律制度体系,以尽快消除中部地区在全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比中的尴尬地位,消灭金融领域生态环境的“贫富不均”,使金融生态环境不再掣肘中部崛起。(11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