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首都安曼的3家酒店9日晚发生连环爆炸后,“基地”组织在伊分支机构次日在网上发表声明,宣称对这次事件负责。在此之前,该组织领导人、约旦人扎卡维就已被列为重点怀疑对象。
分析人士说,扎卡维与约旦政府的个人恩怨和约旦在反恐战争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使其成为这次恐怖袭击的目标。矛头直指扎卡维
“基地”组织在伊分支机构10日发表声明说,他们制造了这起连环爆炸案。
声明说,该组织选择这些酒店作为袭击目标,是因为约旦政府已经把那里变成了“敌人”的后院。这份声明发布在一个该组织经常使用的阿拉伯文网站上,签署者为“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发言人。不过,这份声明的真实性还没有得到证实。
此前,约旦副首相马尔万·马阿谢尔9日晚说,约旦政府已经把扎卡维列为这次爆炸案的首要嫌疑人。马阿谢尔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说:“‘基地’组织和阿布·扎卡维肯定与几个月前发生在亚喀巴的火箭袭击有关,而且我认为他也是这次(爆炸)案的首要嫌疑人,但我还没有十足的把握。”
今年8月19日,武装人员向停泊在约旦红海港口城市亚喀巴的一艘美国军舰发射“卡秋莎”火箭,不过误中一座仓库,造成1名约旦士兵死亡。
一名不愿公布姓名的美国反恐官员也说,在这次爆炸事件中扎卡维有重大嫌疑,理由是他对约旦政府怀恨在心,而且自杀式袭击也属于扎卡维组织的特点之一。此外,另一名美国反恐官员提到,这次遭袭的3家酒店之一丽笙大饭店几年前曾被“基地”组织列为袭击目标,但那次袭击图谋被反恐部门挫败。“‘基地’组织那帮人喜欢吃回头草,回到他们曾经失败或不是十分成功的地方再来一次,”这名官员说。袭击也是为报私仇?
分析人士说,扎卡维与约旦政府的个人恩怨可能是他策划这起袭击的动机之一。
熟悉约旦国情的匈牙利评论家谢拜什真·戈尔卡对路透社记者说,他认为约旦人扎卡维是这次恐怖袭击的首要嫌疑人,“这起事件与扎卡维个人有很大关系,不只是意识形态上的对立,还有私人怨恨在里面”。
由于涉嫌在2002年10月暗杀美国外交官劳伦斯·福利,扎卡维后来被约旦军事法庭缺席判处死刑。此外,扎卡维领导的恐怖组织“拜特-伊玛目”也被约旦安全部队“粉碎”。扎卡维是巴勒斯坦难民之子,出生在约旦城镇扎尔卡。1989年,他曾去过阿富汗。1992年,他因企图推翻约旦的君主制度被捕,并入狱7年。出狱之后,扎卡维又开始策划在新千年来临之际在约旦首都安曼发动恐怖袭击。这起图谋失败后,他逃离约旦,随即前往阿富汗,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恐怖训练营。2001年,扎卡维再次在约旦被捕,不久之后获释。
不少官员认为,扎卡维憎恨约旦政府,正如“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憎恨其祖国沙特的政府一样。约旦不是“避风港”
美联社分析说,约旦一直是恐怖组织图谋袭击的优先目标,不仅因为扎卡维的个人原因,还因为约旦在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约旦是美国在反恐战争中的盟友。伊拉克战争后,约旦首都安曼成为乘飞机进出伊拉克的中转站,备受美英国家官员、承包商和国际劳工青睐。由于约旦是中东地区比较稳定的国家之一,因此那里常常成为一些国际组织派驻伊拉克人员的临时“避风港”。当伊拉克安全局势混乱时,一些慈善团体或国际援助组织的驻伊人员经常去安曼建立临时办事处,在那里“遥控”伊拉克当地雇员。
伊拉克战争后,由于局势动荡,成千上万的伊拉克人逃往安曼,这也间接促进了约旦的经济发展。一些“发迹”的伊拉克人开始在约旦置办房产,购物消费。此外,约旦政府近几年来也加大了打击恐怖主义势力的力度,逮捕了多名涉嫌参与恐怖袭击的武装分子。这种强硬态度也导致了恐怖分子的仇视和报复。
由于上述因素,约旦成为这次恐怖袭击的受害者。这在扎卡维组织资助者阿布·哈贾尔·沙米2日发表的一篇声明中也可以看出。“对于我们来说,袭击约旦人、外国人和犹太人复国主义者比袭击美国人更有价值,”沙米在网上发表声明说。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