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语:言必信,行必果。朝鲜半岛核问题相关六方信守上轮会谈之约,如期在深秋的北京举行第五轮会谈第一阶段会议,最终达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主席声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迈出了推动朝核问题从“承诺”到“行动”的第一步。
在《主席声明》中,各方重申将根据“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原则全面履行共同声明,早日可核查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维护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
“《主席声明》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本阶段会议中取得的共识,也为六方会谈机制的延续确立基础。”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11日这样解读他对《主席声明》的理解。
他认为,从《主席声明》中可以看出,解决朝核问题的焦点正日趋清晰。声明中表示要“可核查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减少了之前的定语,更加清晰地定义了“朝鲜半岛无核化”,体现了各方的进一步共识。
此外,各方首肯在下阶段会谈中应成立工作组或专家组是本阶段会议的另一成果。尽管具体实施机制和方式还需协商,但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会谈进入实质性阶段,必然要在谈判队伍中增加专业人士以应对具体问题。六方会谈工作组成立时机已近成熟。
专家表示,第五轮会谈已进入“行动对行动”的实质阶段,面临着谁先行动、怎么行动、如何保障行动、如何检验行动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六方会谈机制为寻求落实共同声明提供了平台,各方都藉此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主张。
“各方按共同声明约定的时间如期举行本轮会谈,这本身就是取得进展的重要标志。”刘江永说。
事实上,由于朝美在究竟是美国先提供轻水反应堆还是朝鲜先弃核上纠缠不清,专家和媒体在会谈之初对会谈普遍持悲观态度。
“国际政治就是这样,往往‘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局势在看似陷入僵局之时却孕育转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副所长马俊威说。
“六方会谈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进程中充满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各方坚定和谈信念,不断增强互信,打破坚冰之日值得期待。”马俊威说。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