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捷
一位内科医生“转行”搞心理咨询几年,近日申报高级职称。申报材料中最让评委们过目不忘的内容,是“我在区区基层医院,一周坚持十个半天看门诊,还要参加其他科室邀请的会诊”。工作之努力,可见一斑。
这条听上去稍显勉强的理由,其实可以说明两个基本情况:一是“病人”太多,二是设“科”太难。在本市区级以下的综合性医院里,原是没有“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的。这位“转行”医生目前接诊的病人,不同于在精神专科医院常见的类型,多半为具体内科病症与一些心理因素“夹杂”。另外,据说医院要设立独立的心理科、心身科等等,都至少要有一名副主任医生以上当“领衔人”。尽管申报职称者手里有一张受训3个月的合格证,申城最早开设类似“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课程,迄今不过3年而已。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对突然冒出如此之多有“心理毛病”的人甚为不解,也觉得早先单位领导的“思想工作”同样会大有用处的。直到有一天我听专家说,发达国家的大城市里,有心理障碍者不会少于人群的3‰!一位院长甚至抱怨,现在的病人会被一次最普通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吓得半死”,因此医院不得不考虑安排受过专门训练的“会谈话的人”来与病家作“术前讨论”!
健康是什么?我想,她一定包含和谐的关系与舒缓的心态。既然生存压力与生活节奏我们无法改变,那么,我们就寄希望于更多的医院出现更多高职称的“心理医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