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陈志强记者朱全弟)作为上海市“十一五”规划工程,本市投资20多亿元为上海最大的人工河——大治河“强筋壮骨”,首先启动的一期护岸工程将于月底动工。记者昨天在南汇区大治河畔看到,长13.7公里的大治河沿线(书院镇至宣桥镇南六公路段),堆场码头建筑物等已全部清除,为施工队伍的进场做好了准备。
大治河西起黄浦江,东至东海,横贯闵行、南汇两区,全长39.54公里,是上海最大的人工河。近年来,由于航运繁忙,两岸被波浪长期冲刷,坍塌日益严重,造成安全隐患。而大治河东水闸由于闸外泥沙淤积,陆地向外延伸了4.25公里,严重影响了大治河防汛排涝功能的正常发挥,必须东移重建。同时,洋山深水港启用后,大治河的通航能力将由现在的300吨级提高到1000吨级,对沿河的设施硬件要求更高。
为此,今年9月市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综合整治大治河。首先启动的是13.7公里天然气管道段的一期护岸工程,从今年11月28日开工至明年4月完成,其余的两岸护岸工程将在2007年底前全面完成;大治河东水闸外移工程和沿线的桥梁改造工程也将陆续启动。
大治河一期护岸工程沿线涉及书院、老港、惠南、大团、宣桥等7个镇,10月份以来,南汇区水务局、区发计委以较快的速度,顺利完成了涉及大治河一期护岸工程沿线的动拆迁、清场等前期工作。
1977年,为减轻上海市区和苏浙二省汛期的洪水压力,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浦东地区开挖大治河,实现为黄浦江分洪,沟通浦东3个水系为一个水系的目标。从1977年冬至1979年春,南汇、闵行20多万民工艰苦奋战,终于开挖成这条上海地区最大的人工河。它成为黄浦江分洪排涝的重要河道,也是上海市一条主要的内河航运通道,在防汛排涝、引水供水、通航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大治河南汇境内30.05公里,河面宽102米。20多年来,南汇区90%以上的饮用水取自这条河,工农业生产用水也主要依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