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知道刘心武是从他的那篇成名作《班主任》开始的。还和大多数人一样,对《班主任》这篇小说的态度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挺让人呲之以鼻的。先不说对刘心武这个人怎么看,仅对他的一些文章而言,实在是不敢恭维,文章内容对于我这样曾经很“判逆”的学生来说,是无法接受和认同的。不过,这一切皆因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而改变。
今年夏天很偶然的看到CCTV-10的《百家讲坛》正在播刘心武的节目。许久未曾看到刘心武的作品了,看到这位动不动就给年轻人忠告的“刘老师”自然很亲切,想听听他在讲些什么。耳朵竖起,腰板儿挺直,原来刘老师正在讲跟《红楼梦》有关的内容。并且讲的挺有趣,就像悬疑小说一样。记得我在高中的语文老师说过,《红楼梦》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涉及到的内容相当丰富,如果以后读到必当受益匪浅。后来上了大学,才开始看《红楼梦》。刚开始看到这样的大部头,很是头疼,这书何时才能看完呀?但当我真正以阅读的状态投入《红楼梦》时,竟发现她是那么的引人入胜,环环相扣之余还让人流连忘返。自己仿佛就是一个走进大观园的刘姥姥。《红楼梦》是曹雪芹用尽一生精力所写的。一个人的一生怎能在瞬间就可以参阅完毕;一个时代的烟云,又怎能在片刻间消失?
中国人对于读书的兴趣越来越小了,尤其是在网络占据我们的生活之后。刘心武和他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把沉寂很久的读书兴趣给带个起来。我真不清楚,像刘心武这样的红学门外汉都能重新让人们阅读《红楼梦》,都能重新掀起新一轮的“红楼热”,为何那些所谓的红学专家们还要炮轰刘心武呢?莫非是在吃不着葡萄硬说葡萄酸?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中国红学会副会长胡文彬先生也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刘心武。这位红学会的副会长说,刘心武没有遵循学术标准,刘心武把解读《红楼梦》当成了“猜迷”,真是让吾等可发一笑。中国的文化本来就应该属于人民大众的,不是某个人专门研究的产业,更不能是某些人骗吃骗喝的玩偶。中国的文化是中国的劳动人民创造的,这笔财富本来就是公众的财产,又怎能明确的规范谁应该拥有研究或发言的权利?《红楼梦》就是一部白话小说,著名红学学者周汝昌把它称为“文化小说”。既然是小说就是世俗的产物,既然是小说就可以让读者去分析猜测研究。国家建立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并不是等于说就你们可以拥有《红楼梦》的阅读权、解析权。《红楼梦》是全民所有的,谁都可以写文章分析评论。我想,这也能与曹雪芹最初的梦想相吻合。即能在民众中产生共鸣。
只有专家才能享受“红学”的权利,那是封建社会的朝廷大臣。有些专家研究一辈子都没研究出个什么成果,又有何用呢?刘心武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将《红楼梦》重新呈现给大众面前,这本身就是一件“积德行善”的事情。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只希望刘心武先生能够大胆的往前走,莫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