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两年时间里,绵阳市艺术剧院组建的文艺大篷车行程二十多万公里,在全市基层农村义务演出100余场,观众人数达60多万人次。群众称赞他们“让广大农民群众不但富起来,而且乐起来。”
绵阳市艺术剧院2000年组建以来,立足舞台、面向市场,走出了一条集文艺创作、文艺演出、艺术培训、产业经营为一体的新路子。2004年7月,市艺术剧院文艺大篷车宣告成立,一套以“财政补贴拿一点、市场运作贴一点、演出成本降一点”为特色的常年送文艺下乡运作体系逐渐建立起来,成为专业艺术剧院发展的又一个平台。
剧院在“精心”和“细致”上狠下功夫。在节目的调度上,不仅考虑到广大农民的欣赏习惯,还根据当前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创作了一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变化的新节目,如快板歌舞《话三农》,小品《乡长送礼》、《幺舅妈赶场》、《麻将风波》等。由于节目贴近农民、贴近农村、贴近生活,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受到了基层群众的喜爱,使农民朋友在观看文艺节目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演职员安排上,剧院调动精兵强将。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副院长蒋淑梅,国家二级演员、绵阳科技拔尖人才彭燕飞,川剧名丑宋小林等著名演员悉数上阵,组成了强有力的演出阵容。在演出场次的安排上,剧院首先安排到离城较远、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和少数民族地区。在一些偏远山区,演员常常需要步行才能到达演出现场。而越是偏远的山区,剧院的演出就越受欢迎,群众常常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才能看到演出,可他们依然背着老人,领着儿女,早早就把舞台围得水泄不通。
如今,绵阳市艺术剧院的“文艺大篷车”成了全市广大农村响当当的牌子,各地主动与剧院联系,邀请剧院去演出,并在演出当日,组织科技咨询、卫生服务等相关活动,带动了当地“三下乡”活动的深入开展,丰富了为民服务的内容,成了基层政府联系群众、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纽带。
绵阳市艺术剧院把文艺下乡作为剧院制度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演员每年下乡演出的场次和成绩作了严格的规定,并纳入年终艺术考核内容,而基层群众对文化艺术生活的渴求,也使得剧院演职员认识到了自身劳动的价值,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艺术团体普遍存在的等、靠、要的思想,思想素质明显提高。演员不仅每天以饱满的热情上台为群众演出,而且积极排练新节目,探索新的表演形式,使艺术剧院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