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张莉霞 本报特约记者 王文峰 李润田
布什的东亚之行往往是他“最具挑战”的出访。中国、日本、韩国在美国战略棋盘中的位置截然不同,此外在东亚还有“上不了饭桌却很在意饭桌上说什么的陈水扁”。因此,布什的“一大任务”就是“搞平衡”。不过这次,布什显然过了头,为了平衡东亚之行中访问北京的重头戏,11月16日,他在日本京都竟然在政治上对中国发出指责,并宣扬中国固有领土台湾是“亚洲推行政治民主化的样板”,以取悦台湾当局的耳朵。有人说,如果把布什出发前在美国,以及后来从日本到中国一路发表的讲话串起来,他一定会遭到语文老师“前后不一”、“逻辑混乱”的批评。
中国外长作出反驳
11月16日,布什于京都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会晤后,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讲了一番话,其中有两大主题:第一是“日美同盟是亚洲区域稳定和安全保障的支柱”,第二就是“在亚洲扩大自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布什在论述第二个主题时说,美国战后在日本推行的民主政策使日本成了“亚洲最成功的民主主义国家”,台湾也“通过经济的自由化从压抑走向了民主主义”。“我们敦促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之路……”———据美联社报道,说到这里时,布什有意停顿了一下,拿眼睛看着台下一位沉默的听众,直到听众意识到礼节问题而鼓了掌。接着,他对现场之外遥远的“台湾听众”进一步发出安慰和鼓励:“通过在各个层次上推广自由,台湾给它的民众带来了繁荣,创建了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人社会。台湾已成为亚洲实现自由、民主的样板。”他说:“现在已经可以支配自己财产的男人和女人们,最后必然会要求掌握他们自己的命运和前途。”接下来,他又绕着弯儿地对中国大陆指手画脚。
大概是意识到自己说过了头,当接下来有记者问到海峡两岸的问题时,布什强调:美国有关一个中国的政策没有改变,任何一方都不应该采取改变现状的行动。
除此之外,布什还在演讲中表示:中国政府应该给予希望进入中国的美国企业“公平竞争的条件”,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在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上,“中国必须要采取措施,遵守承诺”;同时,中国“还必须为实现扩大人民币汇率的弹性采取行动”。
中国方面在不同场合反驳了布什的讲话。据《联合早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报道,当时正在韩国釜山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的中国外长李肇星反驳了布什有关台湾问题的言论。李部长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容外国干预。他指出,中国“可以跟美国谈论台湾问题,但是美国必须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独’的立场不应得到支持”。
1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回答记者有关布什京都讲话的问题时说,中国在人权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就,中国人民依法充分享受包括宗教信仰自由在内的各种民主和自由。各国应在平等、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内政等原则基础上进行人权领域的交流与对话。
媒体都说布什讲话不妥
布什在京都的讲话,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布什将台湾树为亚洲民主样板》等标题纷纷登上各大通讯社网页的头条位置。
媒体对布什的讲话评价普遍不高。美联社认为,这番讲话必然会让中国不悦;日本《读卖新闻》则称,尽管布什强调“一个中国的政策没有改变”,但又把“台湾民主化”搬了出来,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是不会让步的,中国必然会对此进行反驳。
只有台湾的《自由时报》等媒体自鸣得意地认为,这是“国际社会对台湾自由民主的肯定”。台湾“经济部长”何美玥在场外遥相呼应,说“世人常说台湾经济发展是典范,却忽略台湾的民主政治的发展也值得研究”。她还大言不惭地表示:“感谢布什总统对我们的评价……如果中国要向台湾学习,我们愿意和他们分享经验。”
大多数台湾媒体并没有被冲昏头脑。台湾TVBS电视台就表示:“事实上,布什在京都演讲中称赞台湾的同时,也再三强调美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只是会尽力强化两方对话的立场。”该电视台还指出布什的做法“十分欠妥”,因为“人还没到APEC,布什就以台湾的民主,预告即将和大陆谈判的人权问题,这使布什的亚洲行第一站就引爆了争议”。
不少媒体认为布什是把京都当作了又一个“廉价的民主演讲台”。据《读卖新闻》统计,布什在35分种的演讲内用了78次“自由”这个词。日本时事社则指出,布什可能是期望通过强调美国政策使日本战后实现民主化的事例,来证明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的正确性。
说给美国人和日本人听的
在即将访华的前夕,布什为什么要发表这样一番讲话呢?综合媒体和专家的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点背景:
第一,正如美国前驻华大使李洁明所说,布什呼吁中国放宽“政治自由度”,是说给美国人听的。意识形态是美国外交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布什个人的外交理念中也占据了突出的地位。在布什第二任的就职演说中,在外交上他最强调的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自由民主”,从这个意义上讲,布什此次讲话中有关中国的部分,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
今年以来,美国国会在中国问题上一直动作不断,借各种机会炒作经济、安全等议题,对布什政府形成很大压力。就在布什亚洲之行前夕,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和安全评估委员会发表了年度报告,称如果中美间经济问题得不到解决,美国的国家安全将受到影响。布什在人权、民主问题上对中国做出强硬姿态,也是为了争取主动,避免由于国会的强势干预失去对华政策主导权。
第二,布什这番演讲在日本发表,也是说给日本人听的。美国总统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凡是访问亚洲,第一站往往是日本。只有克林顿曾经打破这个惯例,直接到访中国。布什上台后,又开始遵循这一惯例,以安抚日本这个盟友,而实际上谁都知道,美国总统近年来的东亚之行,真正的重头戏都是中国。批评中国的言论往往在第三国发表,也是美国政府的习惯做法。此次布什访日,恰逢中日关系处于低谷时期,布什需要平衡与两国的关系,而“自由、民主”这类标准,最能够体现“亲疏不同”。其实对日本的这种“感情”,布什在此次亚洲之行前的记者会上就有所表述,当时他就呼吁“中韩日忘却战时旧怨”,还极不恰当地比喻说,美国和日本也曾经是死对头,现在却是友邦。有趣的是,16日布什在跟小泉会晤时,还请小泉谈了对所谓“中国威胁论”的看法,不料小泉说“我不相信所谓‘中国威胁论’。”小泉还说,日中关系是有困难,但将来的前景是光明的。
日本媒体认为,布什的这次访问使美日同盟关系进入了“最佳时期”。这是因为美国急需加强与日本的合作,以应对迅速发展中的中国,巩固自己在亚洲的地位。《朝日新闻》17日发表社论指出,日美一再强调加强同盟关系,但实际上东亚地区并不存在必须加强两国同盟关系的紧张局势。京都会谈所涉及的一些问题“使人感到有些异常”。东亚国家12月将在马来西亚举行峰会,美国并没受邀参加,这让美国产生戒心,于是,它与同样在亚洲感到孤独的日本靠得更近了。布什在京都的演讲,就是要传达将在亚洲区域发挥影响力的信号。
布什访问中国时将改口
包括李洁明在内的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布什发表了这篇演讲,但当他访问中国时,将会是友善而务实的,理由是中美关系的基础仍然具有很强的抗冲击性。不仅在经贸关系上,美国已经不可能选择割断两国的经济关系,而且在地区和全球安全领域,美国仍然在例如朝核等许多重大问题上有赖中国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在整个世界体系的维护和建立方面,美国对中国也有强烈的期待和依靠。9月21日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在讲话当中,虽然也谈到中国应该在“政治改革”方面有所“进步”,但更为重要的是将中国的作用定为“负责任的共同经营者”,强调中美应当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的原因。美国《华盛顿邮报》认为,布什选择在日本而不是中国发出这样的讯息,并且没有采用直接批评中国的方式,是希望在务实外交与“自由民主”的理念中,取得一个平衡点。至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经过布什执政五年来的不断调整,已经趋于成熟。实际上,布什个人对陈水扁当局的“台独”行径非常不满,美台目前在军售等问题上也存在矛盾。所以对于布什在讲话中对台湾“民主成就”的“褒奖”,仍应限制在具体的语境之下,不应有过度解读。
布什在日本大发了一番言论之后,相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美国国内保守势力的心理需求,在其访华期间,“民主自由”将不会成为布什的主要话题。中美两国领导人将围绕经贸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两军交往问题,尤其是中美两国如何发展战略关系,营造和维护全球秩序等“高端”议题交流意见。从布什政府对中国的重视程度上说,人们有理由期待他的访问会对中美关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