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早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雾将周末变得灰蒙蒙的。许多打算趁周末出游的市民,也因为这场大雾和突然下降的气温而使得旅行计划彻底泡汤。而受到天气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渴望在周末搞促销活动的商家了。经记者调查,目前大多数商家很少考虑气象因素,没把它纳入成本当中。
天气“变脸” 经销商吃亏
11月20日9:00许,张店王府井商业街前搭建好了一个舞台,是一个服装厂商在这里搞促销。但一直到11:30左右,演员们才开始登台表演,舞台前围观的市民也是寥寥无几。“本来定好9:30开始的,但是下起了大雾,路上的行人那么少,只好调到中午表演了,”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没想到到了中午,人还是这么少。”
面对同样的大雾天气,这个商家对面的淄博金帝购物广场却显得从容得多。淄博金帝购物广场副总经理王世俊告诉记者,因为通过天气预报知道今天会有大雾,他们将原本定在早上搞的促销活动调到了中午。“这样不用急急忙忙地准备舞台、设备,宣传效果也不会打折。”王世俊说。
水果商的烦恼
在张店区果品批发市场做水果生意的张先生是南方人,用他的话来说,他对天气有种“敬畏”的感觉。“做水果生意就怕路上遇到些恶劣天气,有多少水果烂多少水果。”张先生告诉记者,“有一次从南方往淄博运苹果,路上下起了大雾,汽车不敢跑快了。结果迟到了一天,苹果又没有及时销售出去,全都烂掉了,一次就赔了4万多元钱。”
吃了一次亏,张先生认识到了天气的重要性,用手机订上了天气预报的短信。“但这种天气预报也有局限性,只能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对于我们连续几天搞运输来说,这显然是不够的。”张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
“气象经济” 蹒跚前行
采访中,一名服装经销商对记者说,现在做生意,不但要看顾客的“脸色”,还要学会看“老天爷”的“脸色”。的确,因为不了解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案例不胜枚举。
一名业内人士称,尽管近年来“气象经济”发展趋势看好,但就气象台来讲,现在除了向媒体和通讯运营商提供天气预报的服务外,还没有针对更多用户的特色服务出现。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虽然目前淄博市部分建筑等企业已与气象台有气象信息的合作,但大部分企业仍对此不慎“感冒”。
事实上,有的商家对于天气的经济概念比较强。淄博一商家策划科负责人说,他们每天都派专人负责收听天气预报,除了在商场广播中将天气情况告知顾客外,还根据气温的情况,将商场内的中央空调控制在合理的温度,既可以增加顾客的舒适度,又可以减少商家的开支。
淄博市气象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气象部门早已开发出空调指数,至今很少有商场愿意省下一天的空调费来购买它,原因很简单:电视、广播、报纸上都有。有专家介绍,这是片面的认识,气象信息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包括气象资料、气象预报、气象分析等等,气象经济的利润也是客观的,人们和众多商家认同气象信息商品化,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大多数商家在产品生产中很少考虑气象因素,并没有把它纳入生产成本,因此也受到了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