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的“中美责任分担论”,是协调了“熊猫拥抱派”和“屠龙派”这两方面的意见,集“合作”与“牵制”于一体的总括性对华政策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张焱宇报道
踏着岁末的脚步,美国总统布什在连任周年之际,在应接不暇的内忧外患追赶下,开始了一幕接一幕的外交大戏:拉美之行结束没两天,又匆匆上路赶场亚洲。在这日本、韩国、中国及蒙古的行程中,最受瞩目的当属第三站,全球都在屏息观看布什如何第三次扣响中国的大门。
老布什来华“打前站”
布什行前接受中国媒体的采访时,他兴味盎然地回顾和对比了自己的前两次中国之旅。布什以“很奇妙的经历”来形容他1975年骑车游览北京的往事,“我仍然记得人们觉得我是多么地奇怪。那时人们对西方没有太多接触”。“当我在‘9·11’之后访问上海,我看到在机场和老城区之间修建的那些高楼大厦,感到无比惊讶。所以,这个国家从1975年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且展示出巨大的潜力,这就向美国人民说明了,为什么我们和中国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至关重要。”
2002年2月,布什的中国行被公认为开启了“三十而立”的中美关系新纪元。时过3年,带着二任的成熟、远见和沉重的国内压力,自称“代表美国利益”的布什跨过越变越窄的太平洋,要见证中国的崛起,亲自塑形中美“良好的关系”。
此行,他的行囊又大又重,既背负着14名参议员代表的国会要求中国改变“摧毁美国人民生计”贸易政策的重托,也承载着把中美关系经营成外交遗产的宏愿。当然,他的行囊中,国际局势、全球反恐、地区合作、朝核进程这些大、深、重的国际问题当是应有之物,而人民币汇率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防治禽流感等的小议题也会随身携带,只是亮相的时机和顺序各有不同。
对中国充满兴趣的布什,也要展示“亲民”魅力,说不定要重温29岁骑自行车在北京城兜风留下的美好记忆。这不,为了营造气氛,老布什也携夫人芭芭拉提前到北京来给布什打前站。在前国务卿鲍威尔、基辛格等等名人荟萃的第二届中美关系研讨会上,老布什多次强调,“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而且打保票自己的儿子也持同样观点。
“复杂”二字概括中美关系
美国《时代》周刊曾引述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论述称,“在经济上中美已经成为连体婴。但这对连体婴虽互相依存,却是背对背连着互不相识。故此,他们很有必要多转过头来了解一下对方。”而中国媒体则称“中美关系很热闹”……不过这些都不如布什的概括来得实在:中美关系是“复杂的”。
当被媒体问及来华访问“想对中国人民发出什么样的问候和讯息”时,布什这样说到:“首先,中美关系非常重要,这是很复杂的关系,我们一起做了许多有益的事,但还有很多领域,我们未必完全一致,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友好地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中美关系看它的正面,两国首开战略对话,为增建战略互信提供了平台;纺织品贸易磋商达成全面协议,“拔掉了中美关系中一根时常隐隐作痛的刺”;就连“与两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已有的牢固关系不相称”的军事关系,也随着美军太平洋总司令法伦和拉姆斯菲尔德的到访和释出“善意”而水涨船高。
然而,看中美关系的背面,你会发现完全不同的景观:从国务院《国际宗教自由年度报告》再度将中国列为特别关注国,到国会委员会年度报告用220页的篇幅渲染“中国威胁”,美国对华关系中素来就不缺少这类“素材”。
“中美责任分担论”定调
美国著名记者布雷默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撰文认为,本届布什政府内部就所有问题达成了一致,只有对华关系是个例外。一部分人主张发展与北京的关系,布雷默称之为“拥抱熊猫派”;另一部分人——“屠龙派”主张遏制中国;中间派——“熊猫骑墙派”——则希望由时间来解决问题。布雷默将布什和赖斯归入中间派。
可以说,在美国政府内部,虽然国防部等部门在安保和军事层面上的对华警戒论依然根深蒂固,但在国务院和经济部门里,倡导加强对华参与却已经成为了主流意见。而布什的“责任分担论”是协调了这两方面的意见,集“合作”与“牵制”于一体的总括性对华政策。
然而,今天,被认为“熊猫骑墙派”的布什,可不是如布雷默所言把问题推给时间去解决,而是“对亲自驾驶中美关系的方向盘充满兴趣”,绝不会任由其自动驾驶。布什政府的对华战略思索也不断推陈出新,在“新因素论”(中国是国际政治中的新因素)、“复杂论”(中美关系是复杂的)和对华“两面下注”战略之后,其对华定位终于敲定“责任分担论”的主轴,即佐利克讲话中提到的要中国扮演“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说白了,就是“希望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承担更大责任、做出更大贡献”。西方舆论认为,布什总统将在本月19日访华时向中方传达这一想法。
在一年中北京最美的季节,布什第三次扣响中国的大门,其在北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给未来的中美关系打下深深的烙印。毕竟,在他的背后,既有“屠龙派”的鼓噪,也有务实派“超越对华短视政策”的殷切期盼;而在他的面前,是13亿双渴望友谊、和平、过上好日子的眼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