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琪
在疫情被有效控制近一个月之后,原本已经淡出公众视线的内蒙古,因为“假疫苗”事件一下子又被拽进事件前沿。记者11月11日到达呼和浩特时,距离农业部9日发布的内蒙古生物制药厂非法生产禽流感疫苗仅仅两天,该厂已经全面停止了生产,车间厂房里空无一人。企业的仓库里已经包装好的疫苗,被内蒙古自治区畜农牧厅封存了。按照农业部的说法,该厂在2005年5月至6月间,非法生产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H9N2、H5N28)三联四价灭活疫苗,并销售到辽宁、河南、甘肃等省。
在当地人的印象中,内蒙古生物药品厂生产疫苗似乎是“被上头批准过的”。但是记者采访了解到,被农业部查处的禽流感假疫苗一共有两个品种,新支流三联四价灭活疫苗和双流双价疫苗。厂方具有国家批准新支流灭活疫苗中试的文件,但是并不能对此进行销售。另一份农业部批准内蒙古生物药品厂对禽流感三连疫苗进行研发的文件,并没有批准正式投产和销售。更严重的是,另一个被查处双流双价疫苗甚至连这样的研发批准文件都没有。
事实上,疫苗作为生物制品一直属于国家严格控制的药品。中国兽医药品检察所副所长谷继承说道,如果是假疫苗灭活不好,它会造成疫情的扩散。种了疫苗以后,就会使鸡、鸭、鹅或者其他动物发病。第二个危害是它的效率小,不可能起到免疫的效果。内蒙古自治区兽医站副站长武拉俊解释道,由于不合格的生物制品引起的危害较大,有可能引起细菌扩散等后果,欧盟曾经专门组织专家到欧洲考察动物防疫情况,重点就是要求疫苗的使用在国家控制范围内。国家对禽流感疫苗采取的是统购统销的传统模式,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早在去年,从乡镇、旗县到盟市、自治区,自下而上层层上报所需疫苗的数目,最后由自治区统一上报农业部。农业部再由此下发任务给指定的疫苗生产厂家。最后由自治区或省一级单位,按照农业部的部署,直接与指定厂家联系,再将疫苗层层下放到各级单位。
于是对于药厂而言,9家疫苗生产企业只负责疫苗生产,销售由农业部统一调拨。农业部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疫苗接种计划,地方政府则负责拨出专款购买疫苗实施免疫工作。定价则由农业部核定厂家生产成本后统一定出。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在内蒙古一只家禽注射禽流感疫苗,农户自己只用出一毛多钱。但是随着禽流感疫情的逼近,禽流感疫苗市场一下子兴旺了起来。目前全国存栏家禽估计有53亿羽,按照防疫要求,一年需打两次疫苗,全国大概有100亿羽疫苗的市场需求。据熟悉疫苗生产的知情人透露,疫苗的成本主要在前期的研制开发,到了生产环节后,一点种毒放到培养基之后,经过灭活、封装、检验等环节就生产出来了,如果一批疫苗检验不合格,损失为两三万,可是一旦卖出去,能卖到几百万。因此这几年疫苗市场的竞争也激烈起来,许多厂家的销售网点铺往基层农村。
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传染病学专家关平原提到,禽流感疫苗、口蹄疫疫苗等又与普通疫苗不同,是属于国家专营的。但是在这次风头上的“假疫苗”事件之前,疫苗市场已经比较乱了。即使是专业人士,很多也是从这次事件中才知道农业部仅仅授权9家企业生产禽流感疫苗,普通老百姓更是难以鉴别真假。而且国家补贴的多是散养的农户,大型养殖场多是直接与厂家联系,情况也比较混乱。内蒙古兽医站副站长武拉俊说道,有些科研所或是大学研究所,借用国家设备自己生产疫苗出售,利润更高。在此次农业部宣布的非法制售企业中,就包括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等13家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