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民间机构于近日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郑州企业用于与政府打交道的非正常支出几乎比去年翻了一番。所谓“非正常支出”,包括请吃饭、接待检查、送礼、送红包、报销政府人士拿来的单据、地方“土政策”收费、强行摊派、乱罚款等。400多家受访企业中,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表示去年没有“搞关系”这项支出,当时支出超过万元的企业也只占7.6%,而今年的数据却显示,与政府部门“搞关系”支出超过万元的企业比例达到14.6%。
企业为了自身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难免要有公关活动,但一般应用在企业与客户、企业与社会之间,现在却主要用在了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打通“关节”上,且费用支出翻番,这是不正常的。
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作为靠纳税人上缴的税款维持运转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靠纳税人养活的公职人员,在行使这四项职能的过程中,应当是无偿的,是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丝毫没有向企业和公民讨价还价的余地。政府只有正确履行职能,依法进行对市场、社会的监督管理,认真负责地为企业和民众服务,才是合格的政府。
在强调政府转变职能、改善服务的今天,企业用于“搞关系”的开支不减反增,反映了促使政府部门正确使用职权和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任重而道远。一些地方的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官员、公务人员,工作作风差,服务意识淡薄,把公权当成为单位或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大搞权钱交易,肆无忌惮地吃拿卡要报,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逼得企业和百姓找政府不是按正常渠道办事,而是挖空心思去与政府“搞关系”。此类现象历经多年治理,但在有些地方和部门似乎收效甚微,乃至变本加厉。
这种状况令人担忧。首先,它偏离了政府正常行使职能的轨道,起了“绊脚石”的作用,引起公众强烈不满,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干群关系。其次,由于并非所有企业和公民都热衷于“搞关系”,就容易让那些擅长“搞关系”的“精明人”拣到便宜,不擅长的老实人吃亏,从而导致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另外,企业和百姓不情愿地花冤枉钱,增加了经济负担和经营损失,耽误了本不该耽误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与经济效益。
党和国家一贯强调政府部门要依法行政,秉公办事,全心全意为企业和民众服务,这也是企业和民众的殷切期盼。让企业“搞关系”才能给办事的政府是不称职的,不可能认真发挥其职能作用。为此,必须加大力度,治理某些政府部门的不良作风和行政执法者的腐败行为。要通过纪检监察部门的明察暗访、组织民主评议和社会监督等渠道,发现问题,严厉查处,确保执法和服务纳入正常化、法制化轨道,优化行政环境,增强服务意识,使企业和百姓找政府不花钱即能办成事,还政府行使职能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