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民间专家学者的声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在首届河南广电传媒财富年会组织的间隙,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评审团的10位专家,请他们解读2005年河南经济发展出现的亮点、问题及需要努力的方向。2005年,亮点,值得我们回味与总结;差距,迫使我们继续拼搏和超越。
回首篇
“三化”战略获总书记首肯
“河南经验”吸引诸多省份
张进才(河南省商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在河南连续几年平稳的GDP增长中,效益性增长比重有明显改善。并且,伴随河南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等举措的实施给河南形象带来的改观,引得陕西、山西、江西等省党政代表团纷纷来河南参观考察,由此形成了为外界普遍关注的“河南现象”,这是2005年最值得书写的一笔。
今年8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工业企业1000大”中,河南125家企业入围。在肉制品加工、电器、拖拉机等12个子行业中,河南企业位居龙头,这说明河南企业的素质有所提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河南拉长产业链条、限制高耗能的呼声更响亮,在实践中的运作更大,这也是令人欣慰的一面。
最近几年,河南确立了煤化工等主导产业和城市化、工业化等的发展模式,抓住了特定阶段的发展要害,并且,发展支柱产业更加注重与自身优势的结合,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作用的沉淀,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拉动将更明显。总之,2005年是值得回味和总结的一年。
冯德显(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时,对河南工业化、 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战略予以充分肯定。“三化”战略,是近年来河南取得瞩目成绩的重要因素。
中原城市群建设迈开步伐
河南走在中部崛起之前列
耿明斋(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2005年河南经济的另一个亮点是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设迈开了实质性的步伐,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郑汴一体化的启动。城市化意味着经济要素向某些空间点聚集,这种聚集的直接效果就是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提升总体经济活动的效率。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是河南城市密度最大的地区,是河南城市化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将肩负起河南城市化发展的更多责任。郑汴一体化举措,将对今后中原城市群的一体化及整个河南省的城市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冯德显:中原城市群战略除纳入我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外,还成为国家“十一五”制定宏观区域布局的重要区域。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时,也提出河南要走在中原崛起的前列,这是对河南地位的肯定。
耿明斋:要真正实现郑汴一体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最基本的应该在两市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方面进行协调,按照一体化的要求统一协调,有序实施。据我所知,这方面的统一行动尚没有列入日程。从这种意义上说,快速路建设还不是整体系统规划基础上的一体化举措,而是带有自发性质的一体化措施。另外,在两市之间的功能定位上、在两市如何实现功能互补上以及在两市产业如何实现对接和合理分工上,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就中原城市群如何实现共同发展,我考虑最多的问题,一个是中原城市群的范围是否应该重新界定?我认为应该把三门峡纳入城市群范围内,因为它距离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的洛阳很近,它的产业结构与以洛阳为中心的城市群西半部的产业结构很相似;第二个是全国提出和规划的城市群有10多个,如何使中原城市群在全国的城市群中占有一席之地?基本的办法是做大规模和提升竞争力;第三个是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如何实现一体化?我想规划应该先行,其次是尽快在各城市之间形成互动机制,最后是逐步推行一体化的一系列举措。
免除农业税建设新农村
城市化进程需要再加快
刘伟(郑州大学MBA中心主任):河南在全国较早免除了农业税,这是本年度的一大亮点。对于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激发农民投身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都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李鸿昌(河南财经学院副院长):我省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70%左右,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几个百分点。让农业人口趴在土地上,这不是以人为本,存在一个农业人口向外转移的问题。但城市人口消耗资源的数量比农业人口高2倍,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势必对城市的卫生、交通、学校等功能提出更高要求,这是一对矛盾。现在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思路,这对改变农村生活环境和质量将有积极意义,但任重道远。
冯德显:河南是人口大省,但继沿海地区之后,部分行业用工出现了紧缺状况,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农民工待遇低、河南训练有素的技工短缺等尴尬现实。另外,郑州、洛阳等中心城市的规模和经济实力不够大,还不足以对周边城市形成较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工业增速位居国内第四
产业结构调整亟待改善
耿明斋:工业化的稳步推进是2005年河南经济的最大亮点之一。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河南全部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8%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23.4%,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1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市中位居第4位。2005年GDP总量将超过1万亿元,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表明河南将真正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并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以此势头持续发展下去,河南经济的发展水平会稳步提升,与国内发达省份的差距会日益缩小。
李鸿昌:河南工业发展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对耗能工业发展的依赖性仍较大,与建立以人为本和节约型社会相违背。现在,工业结构不调整不行,但很多企业没有技术支撑,不能说调整就调整。二是投资需要注重方向和结构。不加快投资,经济就上不去。但一味加快投资,尤其是粗放型的投资,也存在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要改变目前的投资方向和结构,就要在新能源、环保、绿色、节能工业上下大工夫。
耿明斋:河南工业发展中,产业层次偏低、技术含量不高的问题相当突出,支撑河南工业增长的仍然主要是靠资源开采及初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和传统制造业等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真正的高新技术产业少之又少。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倾力培育以宇通客车、新飞电器等为代表的技术含量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现代制造业企业,使之尽快成为河南工业的主力军。
煤炭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老牌大型工企面临瓶颈
张保盈(河南九鼎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2005年,河南以平煤、永煤、义煤、鹤煤为代表的新兴大型企业运作发展态势良好,至少3家企业与国外巨头签署了实质性合作合同。但问题是,煤炭的产能投资已经远远高出需求,未来两三年内煤炭的利润率将回归到保本或微利状态。
另外,一些老牌大型企业面临发展瓶颈期,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它们的利润被摊薄、机制面临转换、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它们的运作思路应该是谋求做大做强产业的上下游,避免无序产业多元化,时刻关注自己的产业在国内外的位置,在利润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迅速走向国际化上大做文章,从而度过这一瓶颈期。
耿明斋:河南的企业家,应正确地估价自己,放宽视野,把自己及自己的企业放到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大潮中,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肩负起中原崛起和中部崛起的更大责任。
冯德显:今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预计突破一万亿美元,出口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的重要指标。但目前我省企业出口规模小,出口动力不足,出口产品种类较少、原料占较大比重,出口市场单一,这些都有待改善。
展望篇
文化产业步入历史转折点
文化资源期待更有效开发
张保盈:对于人文及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河南来说,2005年河南文化产业发展获得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步入历史发展转折点,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河南旅游文化产业规划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化程度低,在国内旅游景点的强势品牌中还未能占一席之地,与旅游相关的吃、穿、住、玩等配套链条收入还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
另外,河南推进文化产业化,市场化运作最为重要,项目不能遍地开花,要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
刘伟:2005年河南梳理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成为河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的重要环节。中原文化浦江行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程婴救孤》等一批精品的推出,为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载体。问题是,虽然河南文化资源丰厚,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较少,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这有待改善。
房地产业保持健康发展
经济问题仍在困扰教育
刘道兴(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今年的房产新政,国家打的是“组合拳”,这对抑制房价上涨将起一定作用。郑州房地产业有一些过热苗头,炒房和投机对房价有一些影响,但郑州房地产业整体继续保持健康发展,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支持其快速发展,多建一些房子,这对降低房价有好处,也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步伐。
教育也存在需求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教育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现在全省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要改善这种状况,又面临着贷款难和土地获得难两个问题。有的学校在旧址上发展受限,但在新址上建学校,建了一半或者刚建好,银行就催债,让学校很为难。无奈之下,有的学校不得不拿旧址置换,校园是近十年建起来的,教学楼还不旧,就不得不拆掉,这是社会财富的浪费。学校背着沉重的债务,这是财政资金投资不到位造成的。在关注整个社会物质产品生产时,政府也应该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建设给予更多的关注。
家电零售巨商齐聚河南
卖场竞争即将上演挑战
史璞(河南财经学院副教授):2005年零售业的亮点是外资全面进入郑州,国美、苏宁等国内前几位的家电零售巨商齐聚河南,老国有商业企业改制进入最后阶段,重点地区和重点业态的商业出现短兵相接状态,商业地产成为地产界和商界的共同话题。
何宏剑(河南省商业行业协会副会长):零售业永远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行业,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河南零售业发生了很多事情。
由河南四家民营连锁超市组成的河南省最大的自愿连锁组织??四方联采在全国连锁超市业引起了巨大反响。四方联采的其中一方洛阳大张量贩的张国贤被选为2005年中国连锁业十大风云人物。与此同时,河南标准连锁超市的鼻祖??思达超市也与全球最大的自愿连锁组织SPAR牵手,这是国际SPAR组织在中国内陆省份发展的第一家加盟店,这表明了本土民营超市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管理上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不幸的是,名噪一时的凯利农万货却倒闭关张,供应商在付出收不到货款的巨额代价后,开始探索成立供应商协会,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一事件可能会掀起全省连锁超市业的兼并重组风潮,零售业很快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最终会形成像丹尼斯、金博大这样的零售集团对当地市场份额占有越来越大的现象。
2006年马上就要到来,随着家乐福、沃尔玛、易初莲花以及家世界在郑州扩张速度的加快,明年的郑州将上演一场大卖场的竞争大挑战,而广大消费者一定是最大的赢家。
民营企业贡献过半财政
股权问题制约民企壮大
刘伟:今年前几个季度,河南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获得突破,超过50%,并且,在全国的经济论坛中,有了以陈泽民、胡葆森等为代表的河南企业的声音,但河南民企的数量及素质有待增加和提高。
张保盈:2005年,河南的中小民营企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但这些企业普遍面临着股权、资金、人才三大问题。在未来3到5年甚至10年内,股权问题将是制约中国新生的民营经济发展的致命因素。就省内来说,目前已经有不少民营企业在这上面栽了跟头,企业发展因此停滞不前。
河南民营企业的并购能力还很不足。河南民营企业的并购行为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的,当时是在政府主导下以资产规模扩张为目的进行的。2000年后,并购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这一阶段以产业扩张为主要特征。现在并购处于后现代早期,企业并购更多关注的是能否与自身产业形成优势互补,这一阶段将持续不下20年。
张海落马的警示意义在于,完全走资本化运营道路,并不能解决现代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资本运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但它不是根或本。另外,企业资本扩张与管理水平提升是两个概念,当资本问题解决时,要着重考虑其他方面是否同步,关注自己在某个方面的缺失比关注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的发展指标更重要。
从建国初期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河南企业基本上是靠拖拉机等产品走向全国的。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资本运作出现在河南企业走出省门的进程中。2000年后,河南企业又出现总部搬往省外的苗头,但这个苗头较微弱。从河南起家走出去的企业及企业家太少,这点反映在河南企业并购重组上,走向全国的动力、方法和模式过于简单,基本上流于在省外设立销售网络、兼并企业或盖楼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走向全国,与其他企业合并或联合的情形较少,本土化特点明显。
与沿海省份存在大差距
经济建设需要四处着力
霍彦立(河南财经学院教授):现在我省经济发展与沿海发达省份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说的多做的少,在很多方面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要缩小这些差距需要在4个方面着力:
(一)推进公平竞争,为区域经济再上新台阶提供动力。在宏观层面,政府应致力于消除竞争障碍,打击不公平竞争,确保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民营与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的公平性;在微观层面,企业应该下大力气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对岗位重新洗牌,优胜劣汰,因岗设人,通过人力资源的再配置增强企业活力与竞争力。
(二)调整产权结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依法依规积极稳妥地推进竞争性领域的“国退民进”。
(三)切实保护契约和产权。在政府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中,最重要的是对契约和产权的有效保护。在契约方面,既要保证签约自由,也要保证契约合同的严肃性使其得以有效贯彻。尊重和保护私有产权是高质量的投资环境的重要特征,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行政部门和司法系统要依法行事,确保产权的排他性、稳定性和转让性,以吸引投资、促进长期生产力的发展,确保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对于政府而言,困难不在于如何完成成文制度,而在于如何让制度付诸实施。不断地完善制度,强化实施机制,不折不扣地贯彻制度将极大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美国未来学家英格尔说:无论哪个国家,只有她的人民从心理、态度和行为上,都能与现代形式的经济发展同步前进,相互配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才能够真正实现。为避免畸形发展的悲剧,就要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现代化的转变,否则,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变成废纸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