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记者编辑这项任务着落在我身上的那天是11月10号,我信心满满。这个季节正是毕业生找工作,大家扎堆儿跳槽的时候,10天之内找到20个面试合格的后备军真不算什么难事。
第二天,我们的招聘广告就贴在了人大、北大,广院下周的现场招聘会也联系妥当。我们在网上的工作邮箱wokanbeijing已经撑开了大口袋,就等着有识之士往里大把大把地扔简历了。
11月14号,栏目在网上发布了招聘信息,报纸广告也登出来了。在51005100的热线旁我们专门安排了一位同事,就为一个人接电话能不能忙得过来,我们前一天晚上还争论了一会儿,生怕应聘的人太多,把她累坏了。
——0——
晚上七点钟下班的时候,坚守岗位的同事帮办公室的其他人干了不少活,可就是没接到应聘的电话,我倒是接了一个电话,说原定于周三的广院招聘会能不能往后推推。这一开始就吃了一个大鸭蛋,可真不是什么好兆头。我心里有点虚。
——180——
快八点了,还没下班的同事从单位打来电话,说,网通了,刚刚进到邮箱看了看,总共有180多封应聘邮件,让我整理一下。她后面说了些什么我真记不住了,只记得我当时又“yeah”又“my god”又蹦又跳了半天,事情似乎有了180度的大转弯,这时候离20号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了。
半夜一点,我还在电脑前面看简历,每看几分钟,邮箱里就又会收到一封新邮件。可是节目开播在即,急需的是有电视工作经验的应聘者,简历虽多,符合条件的却不多,我的心又凉了半截。
——60~150——
也许应聘也属于慢热型的?从那200封的邮件之后,我们每天都会收到上百封的求职信,有的时候甚至半天就有七八十封,办公室的几位同事一直坐在电脑前整理、分类、打印简历,每一份简历我都细细看过,因为我们面对的都是一颗热诚的心,回报给他们的也应该是认真负责的态度。
——9——
从200多位应聘者中,我初步选出了9位,他们是16号来面试的。那一天的动静可真不小,保洁开荒的人已经到位了,叮叮当当的敲他们登高干活的铁架子,送家具的人在集中安柜锁,电钻的声音从四面八方冲击着大家的耳朵,有人在面试一个又一个的行政助理,有人送走了一拨又一拨来送素材的观察员。办公室的女孩们在不停的打电话,通知面试、培训、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看北京》电视基地的地址。
我不止一次和别人说过这种感受,很喜欢这栋玻璃房子,抬起头,就可以看进每一个房间,面试、开会、谈合同、接待……每一个小空间里都在忙碌着,这种气氛透过玻璃墙,印在每个人的身上,让你的心里也不由自主地充满了工作的热情。
——365——
简历一批批地发过来,面试的人也一个又一个地增加,广院的招聘也非常成功。我现在已经不担心20号没有记者来参加培训,而是在想怎么优中选优。
就在网上投递的简历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的领导提出了一个建议,是不是与招聘网签上一年的合同,让我们的招聘广告不断,让我们一直可以在人才库中挑选我们需要的人?大家一致赞同,要有竞争,要有淘汰,留在我们《看北京》的记者才能永远是优秀的,我们的栏目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所以,没有赶上这次招聘的朋友不用担心,我们会一直等待您的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