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坚持原则结果可能害死人
一名患重病的12岁农家少年,获得了来自社会的20万元爱心捐款却不能使用,不得不出院回家含泪度日。发生在贵州省仁怀市的这件怪事引起当地社会关于“救命钱该如何花”的讨论,而孩子的治疗就在众说纷纭中耽搁下来,命悬一线。
不幸少年收到善款20多万
家住仁怀市茅坝镇雄丰村的少年秦新发是不幸的:8岁时就患上了一种怪病———面部发黄,下肢无力、双腿疼痛。在贵阳打工的母亲阎英背着他辗转贵阳、上海、北京等地四处求医,最后在北京儿童医院经我国著名儿科专家胡亚美等会诊后确认,他患的是一种名叫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DS)的病症,与白血病只有一步之遥。
化疗十多天后,小新发病情没有丝毫好转,专家们告诉阎英,要治好这种病惟一的办法是进行骨髓移植。
小新发又是幸运的:在连续3年只靠输血维持生命之后,终于在今年5月找到了配型相同的骨髓。20万元的手术费用也得到了解决。阎英永远也忘不了那些处处都能遇到的好心人:有的在公交车上见小新发脸色不好就送钱给她;有的直接为小新发无偿献血,贵州商校一个名叫雷华军的学生,一年里就为小新发无偿献血四次;仁怀市领导不仅带头捐款,还支持当地妇联、工会等有关单位联合发出捐款倡议。一个多月时间,小新发就收到了社会各界捐款20.1万元。
随后,小新发住进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没治好乙肝又怎么做骨髓移植?
小新发入院后检查发现,他的血色素只有3克多,因多次输血,不仅体内铁沉淀较高,肝脾已开始肿大,更糟糕的是还染上了乙肝。医院决定先控制住小新发的乙肝病情,等到身体条件允许时,再做骨髓移植手术。
小新发的治疗因这一意外而“卡了壳”。阎英告诉记者,小新发入院之初,负责管理捐款的仁怀市妇联一直按医院的要求划拨了治疗费用,已经支付了2.3万元。然而这一切在今年9月被突然改变。市妇联主席张艺到华西医院看望小新发后,对阎英说,捐款必须“专款专用”,即只能用来给小新发做骨髓移植手术,不能用来治疗乙肝。此后,市妇联拒绝继续往华西医院划款。
今年11月初,在被迫停药将近20天后,万般无奈的阎英只好把小新发带回了贵阳她打工的地方,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的生命之花一天天枯萎下去。
盲目坚持原则结果是害人
仁怀市的干部群众对市妇联的做法普遍感到不解。市审计局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乙肝治疗既然是手术前的必要准备,钱又都是用在同一个人身上,想不出还有什么“专款不专用”问题。
记者在仁怀市民政局的专户上看到,社会各界给秦新发的捐款,还有整整17.8万余元。市民政局的有关负责人说,如果秦新发中途有什么意外,这笔捐款用不完,剩下的将作为慈善基金上交。
清华大学公共关系管理学院邓国胜博士说,我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法律法规对社会捐赠资金的使用,规定都比较笼统,仁怀市妇联坚持“专款专用”,表面上看有一定道理,但实际上这样盲目“坚持原则”,最终并不能达到捐赠者的目的。如果一些捐赠数额较大的捐款人没有意见,用来治疗秦新发的乙肝是完全可以的。如果仁怀市妇联担心将来做手术时钱不够,完全可以通过再次募捐等办法来解决。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史昭乐研究员认为,仁怀市这件事,暴露了社会慈善事业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的弊端。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