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二日电 题:二炮导弹技术专家曹开玉
作者 何天进 张军 陶社兰
身为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教授,导弹技术专家曹开玉近三年来,带领科研人员瞄准部队急需,先后完成了“某指挥系统抗毁能力研究”、“某系统技术保障研究”、“自动化抗毁能力研究”等多项重大课题,全部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
新世纪初年,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决定组建一个新学员系,以适应部队日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人才需求。这副重担落在了时任某教研室主任的曹开玉肩上。
曹开玉瞄准现代化教学跨出了第一步:启动“精品课”工程,注入教育新理念。一天清晨,他打开电视机,中央电视台的时空连线节目一下子吸引了他,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案立刻蹦了出来。几天后,他运用因特网采取多点连线的方式,一会调进通信管理局局长谈“接入网的最新发展趋势”,一会切入千里之外的军事通信专家讲“接入网在二炮部队的运用”,并不时让学员向他们提问、交流。这堂课赢得满堂彩,启发了教员们的创新思维。
此后,换位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以及远程教学、网络课程等一些教育的新思维、新手段、新办法纷纷涌进课堂。学员们在课上脑筋大开、活力四射,课下意犹未尽、钻劲不减。
曹开玉在治“教”的同时,又开始了抓“硬”。电子设计自动化实验装置,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新型电子实验设备。刚露端倪,就被系里的一位教员捕捉到,并提出了初步设想。但对于这套设备自己能否完成,该教员心里没有底,更为困难的是需要五十万元的启动资金。
听到这一消息的曹开玉兴奋不已,找上门说:要培养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人才,必先着力构建信息化教学的平台。此后,曹开玉与该教员一起昼夜加班,研究制定出了“单机试用——局域扩展——网络通行”的“三步走”路子,进一步成熟了方案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此方案送到院长案头,很快得以通过。
如今,这个实验室已建设成为全军同类院校中规模最大、教学功能开发最为完备的现代化实验场所。学员们不进实验室,在校园网上就能随心所欲地实现电子线路的设计、验证和考试,摆脱了过去受实验场地、实验工具、电子器件等条件的种种束缚。
在学院教授中,曹开玉是一个成果多产者。先后研制开发了“某电子信令系统”、“某信息网智能维护与管理系统”、“某通信设备智能测试与诊断系统”等十多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的成果,以及一批具有较高价值的决策咨询报告和学术论文。
“某信道综合切换与管理系统”,是一项实现导弹部队指挥自动化的重大课题。喜欢挑战的曹开玉主动请缨,拿回这项重大研究课题。他超常规运作,一方面把这项大项目分解成多个子课题,最大限度地让学院教员和研究能力强的学员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求教员们把每一次技术突破都编写成案例进入课堂。这一“课题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不仅使他们提前八个月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且教员和学员的科研水平得到大大提高。
一次,教员们下部队安装一套新设备。测试期间,一个意外的干扰源影响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这是新装备的一个缺憾,也正是需要进一步进行技术改造的加强点。曹开玉与教员们一道选定了信息条件下抗毁能力研究的新方向,并向上级提交了一份见解独到的咨询报告和一系列相关新课题的申报方案。
他们的意见和方案,很快引起了二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专门批准他们成立了独具二炮特色的“抗毁研究实验室”,并作为课题牵头单位之一,全面实施通信装备、指挥自动化和导弹武器等方面抗毁伤能力的技术研究。不久,这项研究以及衍生的三个研究性课题,均被列入国家“八六三”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