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食品的集散地;仿名牌方便面的集中营;劣质面包的大卖场——火车站!这是我从11月23日《华商报》报道中总结出来的一个关于“火车站”的新定义。《华商报》报道:记者对西安火车站内外的一些商店进行了走访,发现诸如销售过期食品、仿冒名牌商品、食品标签违规、买东西不开发票等现象屡见不鲜。
不言而喻,这些现象决非西安火车站所特有。我在百度里输入“火车站食品”,出来66.7万条记录,绝大多数都是关于食品卫生质量方面的新闻。显然,“火车站食品”在某种程度上都已经成为劣质食品的代名词了。
奇怪的是,“火车站食品”明明已经上升为一种现象,为何即便如西安这样的大中城市火车站却照样“涛声依旧”呢?在我看来,这是执法部门长期以来养成的被动监督习惯造就的恶果。
所谓被动监督,自然是和主动监督相对的,比如我们常见的被媒体曝光以后的“专项检查”,上级部门下达通知之后的“立即行动”,以及被群众频繁举报后的“积极应对”等。被动监督要在一个领域发挥作用的前提,除了“监督体”的“立即”、“积极”之外,更在于“督促体”的相对发达。被动监督就好似一头懒惰的牛,有人打它才走,没人打时它就停下来休息了。
火车站是一个铁打的建筑,乘客却是流水的人群。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在火车站做短暂的停留,而在车站里买东西吃肯定是欠缺准备的应急之需;加之在火车站买食品的多为外地乘客,身在异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马上就要走了,吃亏也就这一次,谁会想到向有关部门举报呢?即使想到了,拿起电话还不知道向谁举报呢,一个部门转到另一个部门的,赶火车都来不及了。就算想到了并且找到了管事的,外地人身份对于有关部门来说,督促力量也不够:我一个朋友到外地出差,向当地有关部门举报出租车拒载,没想到对方反而诉起了苦,喋喋不休说了快半个小时,举报没有用,倒浪费了几十块钱的手机费。
显然,火车站“督促体”的不发达给有关部门营造了太平无事的幻象。而被动监督所追求的目标也不过如此:听不到群众批评,也就万事大吉。一来二去,即便“火车站食品”实际上已经臭名昭著,却依然未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火车站食品”也就得以一直为劣质食品“代言”。
被动监督是消极的,主动监督才是积极的;被动监督往往是事后的,只有主动监督才能防患于未然。一个合格的监督者不能仅限于“擦屁股”解决问题,更应善于未雨绸缪发现问题,至于明明知道问题却只因无人督促就不去解决,则是显而易见的失职行为。“火车站食品”因为被动监督而迅速腐败变质,只有主动监督才能使之还原正常。(稿源:红网 作者:舒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