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由珊珊
再一次来到中国,他已不是港督,也不再是欧盟外交委员会专员。彭定康,Charles Patten,现在,英国人称他“Lord Patten”,中国人则称他为“彭定康先生”或“校长先生”。
几个月前,彭定康淡出政坛,所以他不但可以和记者谈他的女儿,谈牛津,也可以谈他曾经的叱咤风云。
2005年11月9日,他携新作《不一般的外交官》来到上海,把外滩5号7楼M on the Bund餐厅,变成了一个说英语、着礼服的典型的西方聚会,宾客只能凭邀请函入场,而彭定康也精心为他的黑色西服搭配了浅蓝色领带和粉红色袜子,他显然不希望把聚会搞得太严肃了。
稍稍发胖的身材,泛红的面庞,银白的头发,虽然略有些疲惫,但他依然能熟练地讲着英国式的笑话,让台下笑声不断。
他选择在会前接受记者的采访,一和记者说话,他的神情就会专注起来,思考时他会不自觉地把手中的眼镜放进嘴里轻咬,或凝视远处,当眼光转回来时,那就意味着他已经想好了答案。访问从他的书开始,这本书留下了他最珍视的回忆。
记者: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写了这本《不一般的外交官》?
彭定康:我以前是欧盟外交关系专员,在那个位置上,很多话是不能乱说的。现在我不再担任这个职务了,就可以把以前藏在心里的很多话——对欧盟的思考,英国的思考,全球政治的思考,用一种很开放、很坦诚的方法写出来。这么做并不太容易,因为我想让更多读者理解政治,所以必须用一种他们能看得懂的语言和方式,摈弃惯用的术语。
记者:你在书里点评了各国政治家,那你如何评价自己作为一个外交官、政治家在国际政坛,尤其是对华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彭定康:(笑)我很少私下评论自己作为一个政治家的作用,因为这会给自己找麻烦的。但我想很多人都知道,我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在欧盟担任外交关系委员的时候,尽管我们和中国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分歧,我仍明确表示,必须加强欧盟和中国的关系。所以经过努力,我们看到中国和欧盟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互利互惠方面已达成共识。我们已建立了很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并且我相信这种关系会延续下去。
记者:审视你自己一生的从政经历,你觉得有没有遗憾?
彭定康:其实我不应该有什么政治上的遗憾了。作为一个政治家,我真是出奇地好运。我做过英国保守党主席,当过英国的部长,“北爱尔兰政策独立委员会”主席,进入历史的英帝国最后一位殖民地总督,还有展望未来的欧盟外交关系专员。已经非常丰富了。我惟一的遗憾就是,我现在是61岁而不是41岁,否则我可以做更多。我也不算完全退出政坛,还在涉及很多政治事务,比如从事欧洲未来精英的教育,刚担任了一个欧洲研究委员会的主席,还经常参与关于农业的讨论。当然,我目前最大的兴趣是如何把牛津大学的教育保持在世界第一流的水平。
我对中国怀有非常强烈的热情,我爱中国的历史,中国的艺术,中国的文化。尽管曾经存在分歧和不尊重,我仍真诚地希望和中国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时不时都会有不同意见,但不能因此扭曲彼此的关系。比如目前我很努力地让人们相信,中国的成功并不是对世界其他人类的威胁,而是全世界的一个契机。我也定期到中国来,关注中国的发展。我刚为英国的一份报纸写了一篇文章,介绍今天胡锦涛主席访问英国时,和英女王共同揭幕的中国清朝文化展。我还想加强中国大学和英国大学,尤其是牛津大学之间的交流。
记者:你对香港又怀有什么样的感情?在香港生活的五年,给你留下了什么?
彭定康:在香港生活的五年,让我学会从亚洲的角度审视欧洲,改变了我的政治观和学术观。我爱香港,那是一个非常适合居住的城市。香港和上海很像,是国际化城市。今天的香港是亚洲最自由的城市,很开放。香港的法制健全,服务业发达,有很好的警员队伍。我相信香港的发展会很好。
记者:听说你读《论语》的时间和读《圣经》一样多。从《论语》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中国人的政治智慧?在你的新书中,对中国前总理朱镕基有很好的评价,你又从他身上看到了怎样的政治智慧?
彭定康:朱镕基总理是非常机智的人。他很强硬,做事专注,擅长处理复杂的关系。可以看出他的工作非常繁忙,但他总能以超人的毅力完成各种事情。我不想对他做什么评判,但我认为他起码符合了中国儒家提倡的基本标准——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我认为儒家的一些思想和《圣经》中提倡的精神有类似之处,比如二者都强调,你想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该以同样的方法对待别人。
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里也有和儒家思想接近的地方。比如奥斯汀强调了傲慢与虚荣的区别。傲慢是你如何看待自己,而虚荣是你希望别人如何看待你。我想我们所有人都应该通过坚守我们自己的价值体系,克服傲慢和虚荣。很不幸的是,现在大部分政治家都受到了傲慢和虚荣的限制。
记者:我知道你很忙。工作之余如何打发闲暇时光?
彭定康:我读书,弄弄自己的花园,散步,如果我没受伤的话,我也打网球。不过我打得越多,伤也越多,现在背、腿、肩都受了些伤。我的女儿也会来陪我,大女儿刚给我生了一个外孙,二女儿也快生外孙了。小女儿是演员,正在《哈姆雷特》里扮演角色呢!
(本报记者关军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