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媒体问今年对民营经济而言应该怎么看?我认为今年对民营经济来讲是政策丰收年。中央文件出台之后,中央很多部委也出台了自己的政策,然后有很多的省市自治区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决策力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现在最关键的是执行力,对企业管理来讲,大家认为执行力是很重要的,但对政府的管理来讲,执行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民营企业已经进入重要的转型时期。民营企业重要转型时期有四大标志:第一,制度安排:自下而上转向自上而下。第二,竞争格局:“与狼共舞”、“三足鼎立”。第三,区域发展:东部领跑、中部强化、西部开发、东北转型。第四,外部制约:“地荒”、“电荒”、“技工荒”、“民工荒”、“水荒”和贸易磨擦。
重要转型时期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
一、我们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发展战略将发生变化
1.企业战略归核化: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走出盲目多元化误区,推进企业专一化经营,过度多元化的企业将会“回归主业”和主业重构。民营企业在企业战略方面必须进一步突出主业;走出盲目多元化误区;实现企业归核化经营战略;保持基业常青;增强核心竞争力。
2.增长方式集约化:一部分民营企业将积极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由“高物质消耗、低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向“低物质消耗、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的增长方式的转变。粗放增长的弊端:一是企业物质消耗高;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三是贸易争端不断。
3.品牌运营战略化:优秀的民营
企业将从产品经营、资本运营走向品牌运营,进入全方位竞争时代,从“微笑曲线”的品牌高端获得丰厚利润。目前,温州已拥有9个中国驰名商标、16个中国名牌产品、67个国家免检产品、216个浙江名牌产品和浙江著名商标、8个品牌成为2004年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
4.股权结构混合化:在国有经济改造过程中,部分民企将改变股权单一化格局,通过参股、控股、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实现混合经济的大发展。东北三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依次为:黑龙江89.34%、吉林77.8%、辽宁62.7%,均远高于全国52.8%的平均水平。东北经济转型将会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带来巨大的空间。
5.公司治理现代化:民营企业将逐步走出家长式管理和封闭式运行,一部分优秀的民营企业将进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新阶段,建立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互信。我国一部分优秀的家族企业必须进行管理革命,通过所有权、管理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共享,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同外部社会资源有效的结合,“家人”与“外人”的融合,企业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互信,使管理者诚心诚意、尽心尽力地为企业工作。
二、我们可以看出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趋势
1.市场准入平等化:“非公36条”最大的意义就是在平等化方面有很多的措施民营经济的所有制障碍将逐步消除,国企、外企、民企竞争环境将趋于全面公平,一些领域行政性垄断形成的寡头垄断格局将逐步消除。民营经济将获得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公平的舆论环境,在更公平市场环境中与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竞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指导下,地方保护主义将逐步消除,部分产业以行政性垄断形成的寡头垄断格局将逐步消除。
2.政商关系合理化:政府将由管理民营企业的“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政府”转变,民营企业的企业扭曲行为将被改变,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将发挥基础性作用。
一些“问题富豪”的落马与当地的腐败大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官商勾结,对商人最终是不利的。究竟是问题官员产生了问题富豪,还是问题富豪产生了问题官员呢?这实际归结于我们的政府,如果制度是政府控制资源而不是市场控制资源,这样的体制不改变,那么政商关系就是扭曲的,所以今后我们一要转换政府职能。由“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政府”转变。二要防止企业行为的扭曲。改变单纯重视“点石成金”的取
巧,忽视“十年磨一剑”的实干等价值取向。
3.融资渠道多元化:民营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加强,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民间金融发展将获得较大的政策支持,融资环境大大改善。
4.产业发展集群化:民营经济集群内网络化分工协作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模式由“企业集聚”、“块状经济”模式向“产业集群”、“网状经济”模式转变。产业集群的发展将改变原来企业“扎堆”现象,向有机聚合形成多层次的创新网络系统转变,走上网络分工协作,促进产业互动的新发展之路。
5.活动空间国际化:民营经济将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加入到贸易自由化、竞争全球化的大潮,逐步走出国门,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国际化的动机由“机会导向”和“成本导向”向“战略导向”和“价值导向”转变。中国的民营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比较优势,才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除了转型外,民营经济的自主创新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目前看来,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确有一些障碍因素:
一是制度障碍。现有金融制度,无法分散自主创新的风险;教育科研体制的僵化,使产、学、研难以一体化;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对自主创新成果保护不力;产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为谁而创新”还不明确。
二是产业组织障碍。当前,我国市场结构的问题主要有:市场集中度过低、规模经济效益较差、产品差别化程度较低,垄断是创新的天敌,创新的实现需要规模经济效应,但我国现在“大而全,小而全”的过度竞争和行政性垄断并存的市场结构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障碍。
三是市场障碍。自主创新的市场障碍表现为创新资源不足、创新主体缺位、创新结构不合理、R&D效率低下、创新链断裂等技术创新供给不足和由于实施低劳动力成本竞争战略、企业自主创新激励创新机制较弱产生的需求不足以及技术创新供给与需求的错位、市场与企业家结合形成创新能力困难和技术市场信息不完备、不对称造成的结构性失衡。
四是企业自身的障碍。我国国企、民企和外企三类企业在创新方面的障碍是不一样的。国企是创新动力不足,民企是创新资源不够,外企是自主创新效益不好。国企自主创新的体制不健全,
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强;民企员工素质不高、融资渠道狭窄、自身研发力量弱;以机会和低廉劳动力成本为发展战略,热衷于寻找“一招制胜”的灵丹妙药,忽视自主创新的基础工作。外企的知识外溢很低,“市场换技术”没有换来核心技术。
为了突破这些障碍,在自主创新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战略对策:
第一,典型引路。目前,企业界、学界、政界最需要的是树立自主创新的信心。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典型引路。自主创新需要由点到面的实施,深圳是我国自主创新的典型,自主创新的经验在于“四个90%”:90%以上的研发机构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经费来自企业;90%以上的专利是由企业申请。华为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榜样,它坚持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积极参与各个标准组织的标准制定工作,形成了较强竞争力。我们应该善于总结典型,并吸收经验,增强自主创新的信心。
第二,分类实施。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们现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重点应该放在搞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
成创新上,这种创新相对来说,风险小,见效快。原始创新要求太高,难度最大,风险大,周期长。
第三,各司其职。企业应该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政府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参与者,政府在环境营造、制度保障和共性技术的投入供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学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和实验室成果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社会中介组织应该成为自主创新的桥梁和重要协调者。
第四,配套联动。这里面要处理好下面六个关系:创新和创业、引进和改进、内生和外购、合作和竞争、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企业集中与产业集群的关系。比如在内生与外购关系上,我们必须培植企业自己内生的创新机制,建立自己的技术维护、管理、创新团队才能够有效地消化吸收外购的技术。
第五,防止误区。对于自主创新的态度,有的人过于悲观,有的人过于乐观。在自主创新上,我们要防止各种误区。目前,这类误区有四种表现:一是完全排斥引进;二是主张一切从头再来;三是全靠自力更生;四是一概反对模仿。要防止在自主创新的口号下,全面否定开放。其实,模仿是创新的前提,人只有先会“走路”,才能“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