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是否掉色缩水、手机是否有故障,以及珠宝标称的等级是否属实等等,消费者一旦遇到这样的问题,都需要由权威技术机构出具检测结果作为依据来划分责任。然而,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经常遭遇商品标准缺失、检测费高、商家自行检测等重重尴尬,他们中的大多数除了放弃维权外,别无选择。(11月24日《新华网》)
消费者刘小姐在菜市场花4元买了一斤青豆,做饭时,她发现煮出来的青豆变了颜色。检测部门告诉她,要检测染色剂是否对人体有害,检测费约需1000元。为了弄清花4元钱买来的青豆是真是假,要花1000元检测费,刘小姐只得作罢。而对其它“问题商品”的监测费用同样高的离谱:全项检测一双皮鞋的质量需花费上千元;检测服装、面料需4000多元;一套沙发的检测费用高达6000元;检测十多元一斤的熏酱食品至少需400元;单项检测服装甲醛含量的费用约300元,检测纤维含量的费用约200元。
为了弄清花4元钱买来的青豆是真是假,竟然要花1000元检测费。都说医院收费高,看来我们是真的冤枉医院了。看看我们的检测机构的收费,医院是不是有一千个理由喊冤?现在做个核磁共振也就收你一千多块钱吧?然而这就是事实,而且这还是商家敢于蒙骗消费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商家相比,了解信息有限的消费者本就处在弱势地位,对于购买的商品的真假只能凭自己的直觉去判断。但就算你买回来的东西百分之一百二有问题(比方煮出来的青豆变了颜色),只要商家不承认你也就只能干瞪眼。尽管你可以到消协去告状,但消协拿那些无良商家又能有多少办法呢?消协本身并没有执法权呀,不然消协有今天发个消费警示,明天接着再发个消费警示的必要吗?而就算是你找那些有执法权的部门,你首先就需要拿出正规的证据来,人家那叫依法办事。而作为消费者,要想拿出执法部门相信的证据来,就只能到质检部门去申请检测。而这一检测不仅仅需要时间,检测费更是高的离谱。虽然如果证明产品质量确实有问题的话,检测费不一定就由消费者来出,但漫长的维权之路同样足以让人望而生畏。更何况有些东西由于本身并没有标准,就算你想花钱检测也找不到检测部门呢。
检测费用为什么会如此之高,检测本身就需要成本是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一些检测机构本来就没想为消费者提供服务,面向企业服务的他们对钞票是不收白不收,反正有的时候你想不检测也做不到,而且我这是独一处的买卖,就算别的地方也可以检测,但他们出具的结果却不具法效力。
检测费高的离谱不仅让消费者难以承受,一些企业也是有苦说不出。而从一点意义上来讲,高检测费就是在为假冒伪劣商品保驾护航。但不知道的驴年马月检测费才能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