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兰州晨报》报道继今年5月、9月、10月甘肃白银市靖远县、会宁县多处新石器时代人类生存遗址、古墓葬遗址遭盗墓贼盗挖后,进入11月以来,会宁县草滩乡、新庄原乡等地的多处古墓葬再次遭到非常严重的盗掘,草滩乡断岘村北大路社麻雁沟冒疙瘩咀的一处具有极高文物价值的古墓葬群几乎被盗挖一空,如“双头龟”彩陶罐等珍贵文物全部落入盗墓贼手中。千人疯狂盗挖古墓
接到群众反映,记者于11月21日下午2时许赶到了会宁县草滩乡断岘村北大路社。距公路南面不到1里路的一个山头上,密密麻麻的人群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当即下车向那里奔去,但人们立即拿起铁锹等物,向山沟或农田四散逃跑,记者大概数了数,在这里盗挖古墓的至少有200多人。进入现场,记者看到大小不等的100多个盗洞、盗坑及小指般粗细的探孔密密麻麻地遍布其间,在翻挖出的土堆上、田间地头、山坡上,表面呈焦黄色的人体骸骨、或彩或素的各类陶器碎片随意散落着。经了解,在这里盗挖古墓的有外来的盗墓贼,也有当地村民,被盗挖的这个地方就是断岘村北大路社的麻雁沟冒疙瘩咀。当天下午3时许,记者刚一离开冒疙瘩咀,逃散后坐在远处观看动静的人们立即返回原地,重新开始盗挖。村民们告诉记者,19日、20日两天是高峰期,包括村民在内,在这里盗挖古墓的人数超过了1000人。珍贵文物受损严重
当晚8时许,漆黑的夜空下,冒疙瘩咀的山头上闪动起忽明忽暗的手电光,当记者赶到那里时,二十几名带有靖远口音的人已经进入盗坑了。当放哨的人发现来人不是警察时,他们开始大胆地挖掘,在一个盗坑边上记者目睹了他们盗挖古墓的全过程。
他们边探边挖,突然随着一声脆响,一个素陶罐露出了一角,挖掘者用手一抹,说“素的,捣碎算了”,就这样一个素陶罐被捣碎。在前后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他们从该坑内共盗挖出大小11个陶罐,其中一个彩陶罐,一个完整的三耳灰陶罐,除这两个之外,其余的全被他们捣碎。当记者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们说:“我们只要花的(彩陶),不要‘猴屁股’(素陶)。”正当他们要开挖另一个盗坑时,不远处突然传来一声“警察来了”,他们立即抱起陶罐消失在夜色中。村民现场捡到“宝贝”
22日,记者在断岘村的断岘社和北大路社走访时,意外地看到了一些村民从盗墓贼遗弃的素陶罐以及残片中捡到的珍贵文物———石刀、石斧、石杵以及骨珠等。断岘社的村民段某说他在现场发现了一些小珠子,捡回来擦洗后发现竟然是骨珠。记者看到这些骨珠全都有豌豆般大小,打磨精细,且中间全部有钻通的小孔。该社村民蒲某说,他在现场捡到了一个形状极似镰刀的石头,其一端还有一个小孔。
北大路社村民宋某告诉记者,他在盗墓现场看热闹,一个外地人把挖出的一个素陶罐要打碎时,自己急忙要求留下,当他抱回家往外掏土时,发现里面有两块石头,擦洗干净后仔细看了看,一端打磨细致,且带有锋刃。警方缴获大量彩陶
22日下午,会宁县公安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9月先后抓获盗墓人员十几人,缴获各类陶器数十个。但由于受人力、财力等条件的限制,打击盗掘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记者在会宁县文物局观看了警方截获的各类陶器。在该局一间办公室内,数十个残缺不全的陶罐依次摆放在地上,其中一个被纸缠裹的巨大陶罐格外醒目。经了解,这是警方从盗墓贼手中查获的一个最大的彩陶罐。现场测量,该彩陶罐高50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12厘米,罐体最大直径42厘米,整个罐体表面图案呈对称圆形网纹。该局工作人员说,如此大的彩陶罐在会宁县还是第一次见到。该局根据这些彩陶初步推断,这些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资料】会宁文化遗址丰富
会宁地区曾是古代先民繁衍生存的地方,先民们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等尤为丰富。目前,已经发现的该类文化遗址达17处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