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背 景哈尔滨全城停水4天
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胺苯车间发生爆炸事故,一部分有毒物质随现场救火用水流入松花江,造成部分江段污染。11月21日及22日,哈尔滨市政府先后发布临时停水的两则公告。直评面对危机政府要先取信于民
像哈尔滨这样的大城市竟然要全城停止供水,必然是遇到了极为严峻的危急情势。争取公众的信任与配合,为查明原因解决问题提供时间条件和其他社会条件,当然是最基本的考虑。哈尔滨市政府在25号公告中宣称停水原因是为了检修设备,可以想见其中包含了要减少社会恐慌的良苦用心。但对于争取公众的理解来说,这并不是好的说辞。也许正因为意识到了这点,哈尔滨市政府在随后发布的26号公告中说明是因为13日的吉林石化爆炸,“预测到近期可能受到上游来水污染”。紧急情况下,信息的混乱会导致对事件的多种理解和不同想象,唯有诚实的表态才能提供可信赖的基础。许多经验表明,政府与其贸然宣称安全,不如诚实表明我们共同面对危险,赢得真正的支持。
同样的道理,通过发言人和专家仔细地向公众解释存在问题的危险与困难,从技术上说明为什么采取特定的解决方案,预期进程如何,是危机情势下政府应该做的工作。能够这样做,才表明政府不把公众看做简单的管理对象,而看做是解决危机的依靠力量;不把危机应对看做是政府的秘密工作,而看做是公开的社会学习过程。
全城停水严重影响了数百万人的基本生活,维持社会秩序的力量因此将面对严峻考验。从网络论坛上可以看到,不少东北籍网友留言,呼吁互相支持,呼吁同舟共济战胜危机。可见社会中蕴涵着巨大的积极力量,与这样的力量相结合,才会有成功的危机应对。
危机是社会学习的速成班,信息时代尤其如此。相信哈尔滨人战胜危机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深化对于风险的认识,并为全社会的团结与共识带来新的经验。摘编自《南方都市报》11月23日文/郭巍青求是有坦诚政府才有理性公民
从目前情况看,长达4天的停水其实并不可怕。尽管在停止供水4天的消息公布后,市民纷纷到超市大量购买饮用水,致使该市水商品断货并造成价格疯涨。但是随着应急方案的出台,以及政府的及时调度,市场水商品已经陆续到货,价格也已经回落。安然渡过这场水危机,相信并不是太大问题。但是,在停水这一公共事件上,管理部门曾经的优柔寡断,甚至不实信息,是引起社会恐慌的原因之一。由此也可以看到,在应对公共危机时,应对方式及策略存在的缺陷。
最初的停水通知,停水原因是因为“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显然,这是一个无法自圆其说的谎言。随着民众的质疑和恐慌加大的趋势,第二份合情合理的通知才姗姗来迟。该通知据实相告,说明是因为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近期有可能受到上游来水的污染。
过去的SARS危机已经告诉我们,在灾难和危机面前,民众所需要的,首先是一个可信任的政府,一个在公众面前坦诚开明、不说假话的政府。只有值得信任的政府,才能造就和孕育出理性的公民与公民的理性。
政府的信任度与公民的理性,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一个可以信赖的政府是化解危机的必要条件,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就是公民理性。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面对谣言,应该有充分的理性判断,甄别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选择可靠的知识,作为自我保护的依据。
如果没有值得民众信任的政府,便不会有理性的公民。在这种情况下当谣言一旦发生,便很有可能造成不应有的社会恐慌和危机。同时,非理性的公民及其行为,又会加剧政府“撒谎”的习惯,比如当危机真的来临时,政府面对非理性的公民以及公民的非理性行为,为了减少震荡和恐慌,又会不自觉地再次选择“撒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摘编自《中国青年报》11月24日文/石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