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AIDS)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是种世界性、致死性、传染性疾病。一提起它,仍有人谈“艾”色变,歧视它、恐惧它。其实,艾滋病病人作为弱势群体更需要人们的关爱和理解。值此今年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记者向大家讲述一段和艾滋病病人从陌路成为朋友的真实的亲情故事。
为保护隐私,记者曾称他为大伟。三年前的艾滋病日,大伟成了记者的采访对象。此后,两人一直保持着联系。记者伸手一瞬间,他掉泪了
第一次是三年前的那次采访,那是2002年11月30日。记得很清楚,那时大伟刚查出艾滋病,被家人赶出来,而两位素不相识的女人竟认他做干弟弟,大家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当时人们对艾滋病还很陌生、恐惧,就连握手这个最平常的动作都不被人接受。
采访是疾控中心帮忙联系的,地点就在他的姐姐家。初见大伟,他一脸憔悴,有些拘谨胆怯,记者很礼貌地表示握手,但他却有些顾虑、迟疑。“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没有勇气,别人怎么能帮你,相信我,没问题。”没想到,这番话、这个动作竟让大伟感动得哭了。他说,“从被查出有病的那一天起,他一直被拒绝,记者是第一个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的人。”大伟说,两位姐姐待他像亲弟弟一样,他们一起吃饭、一起喝酒,所以,他把记者当成了圈外人。最后一次通话,他声音嘶哑
就在本月24日,记者拨打他的电话时,对方传出的竟是忙音。“去年,大伟的身体就很差,会不会……”一想到这儿,记者有种不祥的预感,而之后的消息也证实了这一点:大伟刚走没几个月。
想想去年的这个时候,记者还拎着大包小裹去看望呢?“人的生命真的很脆弱。”我们最后一次通话是在今年五月份。当时是半夜,记者家的电话响得很急。一接电话才知道是大伟,他声音嘶哑,说话有些费力。他哭着说,工作单位知道他是艾滋病了,现在要辞掉他。“没经济来源,身体又不好,这回完了,我活不成了……”听得出,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他对生活没有信心了。“先别急,我帮你沟通一下,然后我再找找疾控中心的古渊处长,放心吧,没事……”
第二天一早,记者便找到了古处长,事情也得到了处理。那一刻,大伟哭了。和他相处三年,这是第二次见到他落泪!三年采访感受他的内心变化
三年的接触,记者感受着大伟发生的每一个变化。
“我有什么,只有一个躯壳,希望人们接受我。”第一年,他不相信别人,对生活缺少信心,被人们的拒绝吓坏了。
“我们只是病人,不是罪人,人们要理解我们。”第二年,他愿意站出来,告诉人们自己的经历,呼唤人们的理解。
“我感悟人生,告诉病友,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没有意志。”2004年,他勇敢地站在了镜头前,向人们诠释着艾滋病病人的乐观和勇敢。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人们的关爱和亲情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更让他感受到了人间真情。此时此刻,我们更清醒地看到:艾滋病病人这个群体是多么地渴望理解和鼓励。但愿每个人都能平等地看待他们,让艾滋病病人不再孤寂!本报记者李靖记者电话:8881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