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说过:“没什么能与骑自行车的简单快乐相比。”但是,你有勇气用这小小的车轮去丈量世界吗?英国28岁的男子阿拉斯泰尔·汉弗莱斯就是这样一名勇士。他花了4年的时间骑自行车环绕地球,一路风餐露宿,足迹踏遍五大洲的近60个国家,在完成壮举的同时还为慈善机构筹集了一笔资金。
***抛下一切,追随8万公里云和月据美联社2005年11月24日报道,4年前,汉弗莱斯还是英国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他的生命轨迹原本可能会像每个人一样,走出校园,找一份工作,成为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但是汉弗莱斯并不甘心于就这样踏上一条毫无波澜的道路,困在一块狭小的天地中。“我希望见识地球每个角落的风土人情,做一些比以前更有意义和挑战性的事情。”
汉弗莱斯做出了惊人的决定,他要骑自行车环绕地球,沿途为英国“儿童的希望和家园”慈善组织筹集善款。这意味着他要完全抛下眼前的生活、家人、朋友、一个当老师的工作机会,以及正在热恋中的女朋友。
2001年,汉弗莱斯从英国北部出发了。他首先抵达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然后穿越中东地区到达埃及开罗,从这里他踏上了从北至南纵穿非洲大陆的艰苦行程。在穿过酷热难耐的撒哈拉沙漠后,他成功抵达了非洲大陆尽头的好望角。
随后汉弗莱斯坐船跨越大西洋,从南美洲最南端的巴塔哥尼亚开始了另一段从南至北的征程。在穿过南北美洲的一路荆棘后,他到达了紧靠北冰洋的阿拉斯加普拉德霍湾。亚欧大陆的行程始于俄罗斯的马加丹港口,在穿越寒冷的西伯利亚后,他来到了中国的北京,还爬上了长城。
经过一番休整,他继续向西行进,穿过中亚地区后,欧洲大陆熟悉的风土人情便呈现在了眼前。归心似箭的汉弗莱斯加快了车速,今年11月10日,他坐船穿越英吉利海峡踏上了祖国的土地,然后继续骑车向普利茅斯的家中行进。几天前,风尘仆仆的汉弗莱斯终于骑到了4年来望眼欲穿的父母面前。
根据吉尼斯纪录的规定,环球旅行的行程必须超过25750公里,至少踏足4个大洲。汉弗莱斯他每天的行程不少于240公里,总里程达8万公里,遍及5个大洲,远远超过了这个要求。汉弗莱斯在出发时希望自己能在2006年之前完成环球行,这才不会错过观看当年的足球世界杯,如今他的愿望可以实现了。
此外,汉弗莱斯还完成了筹集善款的使命,沿途募集了1.3万英镑资金。在路上,他还看望了苏丹、波斯尼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受到“儿童的希望和家园”组织资助的孤儿们。该组织为东欧、非洲的1万多名因战争、艾滋病和贫困等原因成为孤儿的孩子提供生活保障,并为他们寻找新的家庭。
“儿童的希望和家园”的发言人对汉弗莱斯的义举表示非常感激:“这是一项壮举,人们对慈善事业的奉献程度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非常感谢阿拉斯泰尔,祝贺他完成这一伟大的自行车环球行。”
***尝遍艰辛,躲在宾馆痛哭两天
不过,我们看到的只是汉弗莱斯出征时的意气风发,听到到只是他抵达时的掌声欢呼,却很难体会他在路上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独行的孤寂。
汉弗莱斯回忆说:“在第一年,我感到非常孤独和难挨。”当他抵达一个偏僻的小旅馆独自面对着墙壁,他感到快要被这种无助的感觉逼疯了,竟然就在旅馆中大哭了两天两夜,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快把眼睛哭出来了。但是在第三天早上醒来时,他开始思考,如果半途而废他将会错过什么。他知道,那将是很多难以预测的精彩故事。于是他剪了个头发,鼓起勇气继续前行。
路上的艰苦依旧,在秘鲁,他用了两天的时间爬上海拔4900米的高原。他经历了零上45度的酷热,也挺过了零下45度的严寒,尝到了一个月没有洗澡的难言滋味。4年来,他只能吃到面包、香蕉、意大利面条,有时甚至用爆米花应付一顿。在一些人烟稀少的地区,他只能睡帐篷。如果有幸路上碰上热心人,可能会招待他到家里住上一晚,这对他来说已经像是住宫殿般的享受。
不过,最令人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汉弗莱斯此行完全是靠个人的力量,没有后援队伍支持,甚至连手机都没带,一旦出现意外,很可能都没人会发现。在他所骑过的国家中,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马拉维,南美洲的哥伦比亚都是比较危险的地区。但幸运的是,他都平安穿过了。
汉弗莱斯在路上唯一的伴侣就是那辆被他称为“贝里尔”的自行车了,不过这辆回到英国的车子已经不能算是出发时的那一辆了,因为汉弗莱斯在沿途换过5个车轮,15个车带,3副车架,可以说整个车身都已经被换了个遍。
尽管有太多道不尽的艰辛与痛楚,但这4年却是汉弗莱斯生命中最宝贵的回忆和财富。不过他知道,旅行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新的生活正在前面。汉弗莱斯说:“我一直提醒自己,环球旅行结束了,但生活还要继续。”
值得一提的是,汉弗莱斯为了环球旅行不得不与当时的女朋友含泪分手,而且几年来两人完全没有联系。但是4年过去了,当他们再次相见时,对彼此的感觉一如既往。汉弗莱斯说:“我和女朋友可能会重新走到一起。”也许再没有比这更完美的结局了。(麦麦/环球周末工作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