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幽灵在美国大地上徘徊,同时它还如影随形般地追随着出访的布什,不论是到南半球,还是到东半球,布什都难以摆脱它的无休止的纠缠——它就是伊拉克战争的阴影。在布什出访东亚四国和出席APEC会议期间,关于伊战是非的辩论有如一股政治飓风,席卷美国政坛,美国媒体形容说“潮流改变了”,“国会山沸腾了”。
上周当布什总统与小泉握手言欢,并感谢日本出兵伊拉克之时,美国参议院却在辩论一项从伊拉克撤军的提案。这项最先由民主党参议员列文提出的议案规定,2006年为向伊拉克政府移交主权的重要过度期;伊拉克人要为自已国家的安全承担责任。更主要的条款是议案要求布什给出从伊拉克撤军的时间表。这项议案经激烈辩论后,终被共和党占多数的参议院以58对40票所否决。然而,为民意所驱,共和党不得不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改案,修改案规定:“2006年应该作为向伊拉克移交全部主权的重要时期……因此,要为离伊美军的分阶段重新部署创造条件。伊拉克人民应该被告知,美国军事力量留驻伊拉克的时间不会比所需要的更长。”这项修改案还要求布什政府每个季度都要向国会递交政府的伊拉克政策和军事进展情况的详尽报告。这项两党妥协案以79票对19票获得通过。其实,人们心里都明白,所谓的“重新部署”不过是撤军的委婉语罢了。
正在东京访问的布什总统听到消息后表态说,这是“一个积极的步骤”,因为它否决了民主党提出的撤军要求。布什说,“修正案与我们的战略是一致的,我期待着继续与国会合作”,“我们极其愿意向国会提交报告”。
然而美国的主流舆论却不这样看。大小报章都连篇累牍地发表社论和文章,指出这是一次舆论转折。《华盛顿邮报》的头版新闻分折的题目就是“共和党参议员的战争观潮流开始转向”,文章开头即指出,由布什一手拟定美国对伊政策,国会两党盲从追随的时期即将结束;先是民主党人,现在是共和党人,都要求布什表明他拿出一个将冲突交给伊拉克自已去处理,从而撤回美国军队的战略和时间表。
《纽约时报》社论的题目是“给布什的时间表”,社论开门见山地写道“美国参议院本周投的是对伊战的不信任票”;社论的结尾更是一针见血:“布什总统在处理伊拉克问题上已丧失去美国人民和他自已的党的信任……如果他想赢回这一信任,他必须拿出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如果总统做不到,美国公众则有自已的时间表——那就是参众两(中期)院选举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
参议院少数党领袖哈里·里德也认为参议院的修正案是对政府的对伊战略“投了一个不信任票”,他接着评论说,“本周,民主党议员和共和党议员以压倒性多数给总统送去了这样的信息——是在伊拉克改变弦易辙的时候了。”
然而,事情并未到此为止。参议院的风波未息,众议院的风暴即起。一位名叫约翰·默撒的资深民主党议员在众院带头发起了撤军呐喊,从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默撒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一是因为他是民主党中的鹰派元老,在其33年的众议员生涯中,他一直是共和党总统强硬的防务政策的坚定不移的支持者;当初也曾是布什伊战的拥护者。二是因为,他是一位越战英雄,身上挂满了越战功勋奖章的前海军陆战队上校,现在仍是众院防务问题资深顾问,因此他的反战言论就更加不同寻常。默撒在众议院提出了一份措词明确,在6个月内,或实际可行的情况下尽早有序撤军的议案。这位议员满眼含泪地说:美国军队在伊位克的存在成了那里暴乱的崔化剂;成了激进穆斯林团结一致反美的动因;我们的部队成了武装分子们的首要攻击目标。他认为,美国和盟国的部队已经尽力而为,完成了任务了,现在到该撤出的时候了。他指出,“我们不能再继续目前的路线,很明显,继续在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已经不再符合美国的最佳利益。”他的话如石击水,引发了两党议员的前所未见的互相攻讦。一位名叫简·施米特的共和党女议员起身说,她接到了一位美国海军陆战队上校打给她的电话,“他要我向国会送个信:(美国军队)应该继续呆在那里(伊拉克);他还要我给默撒众议员送个信:胆小鬼式的打了就跑——美国海军陆战队从来都不做这种事情。”这番对这位73岁的德深望重议员的侮褥性言词立即引发民主党议员群起而攻之。一时间两党议员互相指斥,场面大乱,在这个成熟的民主国家这是极其少见的场面。最后这位女议院不得不收回自已的话。
这位女议员没想到的是,自此她不得安宁——自发言之后她的电话被打爆了,电邮也如潮水般涌来——都是对她的批驳与斥责。而那位据她说给她打电话的上校也否认曾让她传送了那样不当的口信给国会和默撒。这位女议员在躲了三天之后,不得不发出一纸声明,称,“我愿意接受这样的攻击……但首先和最重要的,我是支持部队的。他们躲避的是枪林弹雨而我躲避的不过是言语攻击罢了。”由此也可见支持战争已经是多么地不得人心了。
为应对民主党的攻势,共和党急匆匆地拼凑了一个更为激进的临时撤军提案,提案要求无条件“立即”从伊拉克撤军。这一提案立即付诸表决并理所当然地遭到否决。共和党并不掩饰自已的目的——我们就是要看一看民主党是不是真的想要立即撤军,以此可将他们表态纪录在案。共和党的这份撤军提案引起民主党议员的无比愤慨,他们指出,这是对默撒议员报复性攻击,是在玩政治,而不是严肃认真的政策性辩论。因为默撒的提案要求以安全有序和实际可行的方式撤军,而不是不顾现实的“立即”行动。一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表示,“这太不严肃,无疑是在拿部队开玩笑,拿人们的生命开玩笑。”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使民主党人提出从伊拉克撤军要求的呢?
二、舆论战白宫受困
人们可能会感到奇怪,为什么在伊战打响两年半之后才暴发了这场是与非的大辩论?其根本原因是伊战久拖不决,美军伤亡日重,引起人们的担忧;直接原因则是情报门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布什政府诚信的质疑。
众所周知,布什于年初赢得连任主要归因于其“战时总统”、“反恐总统”和“道义总统”的果敢正直形像得了分。然而,近三年来的事实表明,战争消耗了美国的大量财力与人力,而伊拉克却仍是血肉横飞的战场,令人看不到尽头与希望。而俘虏门让美国的道义形像轰然倒塌,情报门则直指白宫班子的道德操守。人们似乎开始明白,在伊拉克问题上,三年多来他们多半是受骗上当,被政府误导了。民主党则借此机会推波助澜,攻击总统“说谎”,误导美国国会和人民。而对伊占领后政府又拿不出稳定局势的战略,从而掀起了这股质疑政府对伊政策的风潮。民意调查表明,认为这场战争不值得的人数已上升到60%之多,认为应该在12个月内从伊撤军的占52%,而1970年在美国死亡54000人时,要求尽快撤军的人才占到48%。
从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新奥尔良,布什政府处置失措,造成灾难性后果中,人们似乎意识到了联邦政府在“9·11”之后的应急举措全是纸上谈兵,由此对政府的执政能力发生了质疑。卡特里娜之后的民意测验表明,布什总统的支持率大幅下降,从60%多下跌到41——43%左右。当布什力荐自已的私人法律顾问为联邦大法官人选失利,当副总统切尼的办公室主任利比被起诉后,白宫的道德底线再度遭受严重冲击,布什总统诚信遭受质疑,其支持率再度下滑到只有37——39%,其中一项民测对布什的总统工作持肯定性评价的人只有20%多,比历届前总统低谷时期的支持率还要低。防长拉姆斯菲尔德曾出来打圆场说,现在人们重新评价杜鲁门总统是位好总统,而当年他的支持率可是最低的。这一比喻据说引起白宫的不快,因为布什可不想等到身后才被人承认。于是这位防长上日前又改口说,如果总统总是追随着支持率办事就会晕船,因为支持率总是时而高起,时而低落的。
不过,布什总统可不敢对此掉以轻心,为挽回民意支持,他和副总统及防长等近来频频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反击。布什本人亲自上阵,接二连三地发表演讲,几乎乎每天一篇,包括出访东亚四国期间都未曾中断。布什和副总统切尼的反击反反复复地强调了这样几点:第一,白宫看到的情报和国会(民主党人)看到的情报是一样的;大家得出的结论也是一致的:那就是都认为,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对美国构成了威胁;想民主党当初有100多位参众两院的议员对伊战是投了赞成票的,而现在民主党却要“重写历史”。第二,国会后来的两份调查报告都证明,政府当时并没有对情报部门施加任何压力,来逼迫他们扭曲情报。布什称,欺骗并误导世人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萨达姆本人。第三,政府的伊拉克战略是有效的,那就是军事上培训伊拉克军队,现已达到90个营的规模;政治上推进民主政治进程,现在伊拉克已有了一部新宪法,并即将举行全国大选。他还誓言,只要是他还在当总统,在完成史命之前,美国是绝不会从伊拉克撤军的。
然而,想不到主流媒体却极其较真,不依不饶地非要与总统辩出个黑白,主流大报都为此连篇累牍地刊发署名分折、评论或是社论。《纽约时报》的一篇社论题目即为“解读布什的否认”。社论和其他评论逐一驳斥了布什的说辞,首先指出,情报的来源一开始就曾受到质疑,有的来自醉鬼,有的来自神经病患者,要么就是沙拉比这样的流亡反对派的有意夸大。而政府则愿意偏听偏信,对不合胃口的情报则一再发回重写,直到得到让政府满意的答案为止。情报局前副局长理查德·柯尔2003年就证实,情报部门感到政府要他们找出基地同伊拉克联系的证据的巨大压力。而人们看到的情报也并非一样,政府让国会看到的情报都经过“卫生检疫处理”。其次,人们得出的结论也并非一样,克林顿在看了相关情报后就得出结论说,核查和压力还是起作用的。而事实上,联合国核查小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都未得出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明确结论;法德俄等国更是希望能让核查继续进行下去。而两次情报调查一次是由白宫自己任命的,另一次则是由共和党人控制的国会进行的。两次调查的权限和范围都被严格限制。此外,说伊拉克重建取得进展也并非如政府所宣传的那么成功,不少议员认为,所谓伊拉克取得积极进展是“虚幻的假像”,美军的伤亡日增有目共睹,人们目前还看不到任何结束战乱的前景。《纽约时报》的社论的结尾指出:布什认为重写战争是如何开始的历史是极不负责任的,我们对这一点表示同意,但重新改写历史的却正是布什和他的班子。
也许是因为《纽约时报》社论和评论对白宫的杀伤力太大,以致于白宫无法置若罔闻。白宫官员采取了一个异乎寻常的举动——向媒体和公众散发了一份比《纽约时报》社论长一倍多(5000多字)的文字材料,进行一一辩驳。
一向低调的副总统切尼也坐不住了,他说:总统和我不能禁止某些政客的失去记忆,或失去脊梁,但我们不能坐在那里看着他们重写历史。他还在讲话中指责反战人士的行为“最不诚实”,“应遭到谴责”。他的话遭到了默撒议员的愤怒反击:一个五次推迟服兵役的人,一个从未到过那里(伊拉克战场)的人,一个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中高谈阔论的人,却决定将我们的士兵送去炎热的沙漠,送上流血的战场;然后却又不愿意听取需要做些什么来结束这一切的提议。
看来,在这场同主流舆论的大战中,白宫也并没有打赢。
三、撤军还是不撤——一个两难的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在这场大辩论中,反正双方目前辩论的主题主要已经不是围绕这场战争应不应该开打,而是在追究“误入”这场战争的原因和责任,在争论应不应该撤军与何时撤军的问题。其实,白宫的辩护等于无形中等于承认当初开战已经是个错误,只是责任不在总统而在情报有误。那么,美国政府为什么还是不愿意改弦易辙,尽早撤军呢?过去白宫不肯谈撤军的理由主要是认为撤军等于承认开战错了。但现在布什政府拒绝撤军的主要理由已转移。从布什总统最近的多次讲话中可以看出,他认为,撤军等于是给恐怖分子发出了错误信号,让他们以为,他们胜利了,只要再坚持一下就能等到美国走人。而让恐怖分子控制了伊拉克,就等于是给了他们一个反美国和盟国的恐怖分子培训基地,美国、盟国和温和的亲美穆斯林盟政府都将受到更大的威胁。此外,一旦美国撤出,伊拉克即会解体,陷入难以收拾的战乱之中;伊朗和沙特叙利亚等邻国都将因支持各自的教派而卷入其中。这当然是一个可悲可怖的前景,而且是可能性极大的前景。
这一点基本上得到了一般舆论的认同。因此,尽管《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主流报纸发表了不少反战社论和评论,对这场战争提出种种质疑和普遍批评;并督促政府尽快拿出撤军战略和时间表。不过谈到“立即”撤军,则都笔下谨慎。《华盛顿邮报》在批评布什缺少伊拉克战略的同时,11月20日也刊发了题为“在伊拉克问题上的不负责任”的社论,批驳了“立即”撤军的要求。社论指出,其实,伤亡的不仅仅是美国士兵;伊位克人的死亡人数要远远高于美军士兵。而伊拉克教派和种族对立严重,美军一旦提前撤离,伊目前这种小规模冲突将会演变为严重的全面战乱。另一方面,主张撤军的民主党人也不见得能拿出比布什更好的替代办法。社论承认,伊拉克军队有进步,但现在还远不能自已独立作战,扫清武装分子。如果想寻求打赢这场战争的任何一点儿机会的话,那么美国军队就不得不留下来并准备好参战数年;反之,对美国安全来说将会是灾难性的——这就是美国不得不面对的无情事实。而一向反战的《纽约时报》的社论也认为立即撤军不可取。社论指出,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撤军可能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不过提出一个(撤军)时间表则仍不失为一项选择;而最希望有个(撤军)时间表的人正是伊拉克人民。
既然皆认为当前撤军条件尚不成熟,那又为什么撤军的呼声如此高涨呢?原因有如下几个。首先是美军伤亡过大,正在逼近美国人民能够接受的心理底线。自三周前美军死亡达突破2000人,反战呼声便明显增高,近2/3的人都认为这场战争已不值得再打下去;过半数的受访者主张在12个月内撤军。这表明了美国人民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逆转。在这种情形下,那些当初在民族情绪高涨时期不敢表示反对意见的民主党议员,这才敢于站出来讲反战真话,不再担心会被共和党人扣上一顶“不爱国”的大帽子。另一个因素是,明年是美国的中期选举,1/2的众议员和1/3的参议员面临改选。原来民望甚高的布什和切尼现在成了共和党选举的负资产。以前不久弗吉尼亚州州长选举为例:本来两党候选人旗鼓相当,难分伯仲。但共和党候选人在投票前一天请出布什为其站台拉票。想不到适得其反,这位原本有望当选的候选人却遭受反弹而败北。一些在中期选举中想保住议席的共和党议员们见风向不对,便开始同白宫拉开距离,有几位共和党议员竟公然站到了支持撤军的队伍里。
此外,关塔纳摩和阿布格里卜虐俘丑闻,巴格达秘密监狱的丑闻,伊拉克重建合同承包丑闻,情报门丑闻等等,都让白宫班子的道义形像大为受损,政府的诚信度大受质疑。所谓“值得为民主和自由做出牺牲”的鼓吹在如此事实面前光彩尽失,丧失了其最初对人们的鼓动力和感召力。
在这场关于伊战的大辩论中,双方一个有趣之点是,辩论双方都打出了为前线将士请命的旗号,并与以前的战争相类比。防长拉姆斯菲尔德和有的支持战争的人士将现阶段处于伊战中的美国与二战时期的美国相提并论,说,让我们试想如果1942年和1943年,当战争连连失利之时,我们通过一个撤军提案,其后果将会如何?布什总统也一再表示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赢得胜利。他说,如果现在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就对不起在伊拉克战场上已经死难的将士,也有褥他们为之奋斗并牺牲的自由事业;所以纪念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将这场战争进行到底。
然而这一说辞却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因为反战阵营认为将伊战与越战相比更为贴切。有人质问道:按此逻辑,岂不是要继续死更多的将士才对得起已经战死的士兵们?那么要死多少才算到头呢——要死到越战结束时的58000人才撤军不成?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只有撤军才是出路,才能减少更大的伤亡和损失。
伊拉克成了布什政府的热山芋,美国政府现在正处于撤也难不撤也难的两难局面。日前在开罗召开,有100多位有影响的伊拉克族和各派政治代表参加的会议尽管在其他问题上分歧重重,但却在撤军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即要求外国军队伊拉克安全部队建设进展情况提出一个具体的撤军时间表。迫于国内和伊方压力,五角大楼近时透露,正在研究似定一个减少驻军的计划。透露出来的消息说明年将从现在的18个旅中先行撤出3个旅,其中一个旅打算驻守科威特,以供急需时返回增援。也有消息说,从目前的155000人减少到138000人,到2006年底再减少到低于10万人。但这一切都还限于纸上谈兵,是否撤得了,撤回多少还得看届时伊拉克局势的发展而定。
可以这样说,目前这场关于伊战是与非,美军队撤不撤的大辩论才刚刚启幕——辩论尚没有结论:鲜血还在流淌,辩论还将继续。但有一点已经确定无疑:那就是民意的风向标开始转向,反战浪潮已经掀起。(人民网华盛顿11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