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免费 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
本报热线966966报道(见习记者朱阳夏)“您对改版后的晨报满意吗”、“您喜欢晨报的哪个栏目”……昨日,晨报966966新闻直通车“载”着50名采编人员驶进南坪,体验卖报生活的同时也倾听读者声音。
报贩热情教帮工
上午8点,沉寂了好几天的冬日拨开薄雾,带着些许暖意亮出倩影,与晨报50名采编人员所穿的橙色新闻直通车服装相得益彰。
卖报这个行业,对于终日忙于新闻采编的记者、编辑来说是较为陌生的。对此,大家都显得有些迫不及待,带着对50名卖报人的问候——一把雨伞和一瓶矿泉水出发了。对于晨报采编人员的到来,50名卖报人显得非常热情,当即教自己的“临时帮工”如何叠报如何售卖;有几位没有“分到”采编人员的报贩还觉得很遗憾。
体验倾听两不误
“老师,您觉得晨报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您的家人也喜欢晨报吗”……50名采编人员所到之处便会响起与读者进行新闻沟通的声音。
“我们是重庆本地人,最关心的自然还是本地新闻。”家住南坪响水路的高先生夫妇都表示,他们几乎每天都会买一份晨报来看,“我们已订阅了明年全年的晨报,希望晨报本地新闻的信息更加丰富。”
光倾听不行,还得把报纸推销出去才行!“老师,今天的晨报内容很精彩哟,有天仙MM的独家专访。”编辑王大伦开始吆喝起来,这一招还真灵,立即有市民过来买报,这招也得到了报贩的肯定,“这卖报的模样还有些专业呢!”
随后,其他采编人员也吆喝起来,报纸也很快就卖了出去。
报贩难舍采编人员
上午11点钟,3个小时的体验时间到了,报贩万婆婆连问记者几次,“你们明天还来不来?”50名卖报人也认为时间太短了,“希望你们下次还来南坪。”
对于体验卖报生活的50名采编人员来说,3个小时不足以将卖报人的辛苦与不易体验完全,“经过几个小时的体验时间,才发现卖报真不是件轻松的事,站在冬天的街头卖一上午,不但嗓子受不了,身体也受不了。”
|
![](/print/c.gif)
|
![](/print/c.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