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05年11月26日10:49 来源:北方热线-沈阳晚报 |
【热点排行】【推荐】【打印】【关闭】 |
|
|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本报讯11月17日10版报道《“黑窝”业主怕“钓鱼”,想订货必须提“二哥”》后,引起了广大读者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谴责这种坑人黑窝点,并呼吁相关部门尽快予以清查。然而,记者在联系执法部门、参与执法行动一系列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三难”———分工难“三不管”谁管本报记者尝试着与东陵区相关执法部门联系,然而,当对方将具体地点问清楚之后,明确告诉记者:根据最新区域划分,后榆村已不归东陵区管辖,至于该村归浑南新区或者和平区,说不准。东陵区委相关人员介绍,后榆村仅以一条小路相隔被划分出了东陵区。
之后,记者又与和平区政府相关部门联系,几经周折后被告知,后榆村不属于和平区管辖,而行政区域划分后属于浑南新区。
与此同时,质监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该“垃圾棉”集散地没有加工、生产行为,在职责划分上不归质监部门管理;工商人员则回答,该集散地只是回收破烂布,分拣后再倒腾出去,没有加工后的成品,工商职责在于流通领域,因此也不在其管理范畴。
最后,浑南行政执法局负责人明确表示,该“垃圾棉”集散地性质属于废品收购站,决定由他们牵头,联合浑南质监、工商等多部门,共同对其采取执法行动。取证难一问三不知
记者随同浑南行政执法、质监、工商等联合执法小组再次赶到后榆村。“垃圾棉”集散地大院门半掩着,传来几声狗叫,院内的破烂布仍然堆积如山,只是院子内看不见人影。好半天,执法人员才从旁边一间小平房内找到几名男女,记者认出,他们正是17日记者暗访中与之讨价还价的人。“你们有营业执照吗?”面对执法人员的提问,身穿黑貂皮的男子摇头说:“这些破布我们家自己烧火用!不卖!”
“烧火用为什么还要分拣好坏?”“收上来原本就这样,我们就是烧火用!”
一旁,一名上岁数的老汉说:“我们老板不在!咱都是给他打工的!”
面对他们的矢口否认,记者拿出17日暗访所取得的相关证据,但对方说啥也不承认。对此,执法人员决定采取进一步调查取证工作。去根难建长效机制
在查处“垃圾棉”行动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絮棉制品加工者以小手工作坊居多,大部分处于城乡接合部,量大而分散,流动性强。加工的絮棉制品主要在一些日杂店、劳保用品店、所谓的军品店、集贸市场出售。销售多采用送货上门的方式,因此在对絮棉制品进行检查时,常因销售者不掌握加工者的情况,使得执法工作难以深入。本报记者唐葵阳摄影沈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