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11月27日电(记者高欣、李柯勇、袁英) 在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全力应对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的关键时刻,记者在处置水污染现场第一线,就如何迎战这次“水危机”,专访了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左己。
“要把践行执政为民作为己任,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一言一行都要对群众负责”
记者问:此次松花江污染直接威胁哈尔滨几百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这也是建国以来省会城市最大规模的停水事件,作为地方行政领导,您是怎样应对的?
张左己:这次松花江污染事件,事发之紧急、影响之广泛的确是空前的。作为一省之长,在这个危急时刻,应该做到四点:
一是沉着冷静。要以这种心态,及时做出科学的决策。面对突发事件,要稳定人心,采取措施,政府主要领导必须在第一时间对事件的性质、危害做出判断,并且迅速拿出应对的办法。应对这次污染事件,任务的艰巨性和技术的复杂性增加了决策的难度。在现代信息社会,过去信息自上而下传统的传递方式已被打破,普通民众往往可以同领导者一起获取信息,甚至比领导者更早。他们有时不满足于结果,而且还越来越多地关注细节和过程,表现了强烈的参与欲望。在突发性事件面前,领导者的决策,往往要在情急之中和众目睽睽之下进行。应对这次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的每一项决策,都对群众公开,都对新闻界公开。比如在运用活性炭技术对水厂进行改造的方案上,就是在新闻界参与的现场,采用了专家的意见,政府当即拍板决定的。
二是勇于承担。在我们国家,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面临严重的水源污染,前所未有,应对过程也处处体现出挑战。比如作出一个停水4天的决定,虽然只是几分钟的事情,但感受到的压力是十分巨大的。停,如果污染没有预料的那么重,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混乱如何承担?不停,如果真的使群众喝了毒水,这个责任又怎样承担?但是一个领导者决不能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特别是不能考虑个人的荣辱,要为人民承担责任的时候必须承担。要把践行执政为民作为己任,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一言一行都要对群众负责。
三是公开透明。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群众不了解情况,难免会出现恐慌情绪。但是我们在应对水污染事件过程中,充分相信群众,把污染情况和我们的对策每天向社会公布,随时发布污染指标监测结果,使群众心里有了底,消除了恐慌,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配合、上下互动的良好局面。现在饮用水和食品等商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治安良好,群众的精神为之大振。
四是依靠中央。我们的每一步决策,都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指导和支持。这次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做了重要批示,温家宝总理亲自来哈市视察,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中央还派工作组、专家组到黑龙江来,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我们也充分调动全省上下的力量,发扬了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主要靠自身的力量去解决矛盾和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亲情,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援和帮助。
“一旦群众了解了真相,认为政府是正确的,就能支持你,就能与政府一道,共同战胜困难”
记者问:连日来,在应对水污染危机中,政府与群众正在形成互动,这个转变对政府应对公共危机有什么启示?
张左己: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对我们战胜这次突发的水污染事件十分重要。政府特别是我个人对此都非常感动和感谢。事件发生之初,确实出现了群众恐慌和怀疑,一个原因是我们以“管网检修”为由发布的停水公告,对此我们是颇费斟酌的:我们顾及别人的感受,不希望产生“你污染,我治理”的压力;还顾及群众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承受不了;也顾及涉外问题,担心给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造成影响。在中央的支持下,不到10个小时,我们就纠正了这个“善意的谎言”,向群众公布了真相,得到了群众的谅解。通过这件事,我们感到,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必须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一旦群众了解了真相,认为政府是正确的,就能支持你,就能与政府一道,共同战胜困难。实践证明,这样做后,许多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投入到抗灾之中,出现了很多感人事迹。就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只要政府和群众团结紧紧的,试看江水污染能怎的。”只要政府与人民站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我是省长,也是黑龙江的百姓,是哈尔滨的市民。在突发事件面前,领导更要临危在前,居安在后”
记者问:此次水污染事件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会带来哪些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目前还面临哪些困难?
张左己:松花江水污染,给黑龙江造成的困难是严重的,损失是巨大的。一是水源污染,沿江数百万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发生了严重困难。二是造成群众一时恐慌,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压力。三是一些企业停产,给生产经营带来较大损失。在哈城区内有29户重点工业企业被迫停产,23户减产,日减少产值近亿元,特别是旅游、会展业受到的冲击更大。四是应对这次突发事件,耗费了大量的财物,增加了意外的财政支出,也加重了群众的负担。这些影响通过多方努力,是可以解决和弥补的。但是这次污染事件也对黑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不利影响:一是要对松花江水污染程度进行环境评估,进行综合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艰巨的任务,需要花费时日和财力才能收到预期效果。二是对我省生态省的形象、绿色食品的品牌,特别是旅游业和会展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三是给我们与下游国家和周边国家的交往带来了一些麻烦。
不难想像,在应对这次水污染事件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的现实困难。比如动员群众储水问题,尽快恢复安全供水问题,物资保障和运输畅通问题,水厂技术改造问题,整个应对过程中的资金筹措问题,等等。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难倒我们,已经和正在一个一个地得到解决。现在我们正着眼于长远的打算,建立起完善的应急机制,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加强对生态的恢复和保护。
记者问:你对公众表态“四天后,第一口水我先喝”,你希望用这个行动传达什么信息?
张左己:我确实说过这样的话,之后我在网上看到了有的网民认为这是高官“作秀”,说“有比平民高贵的潜意识”。其实我要表达这样三个信息:一是政府的庄严承诺。四天为限,恢复供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履行诺言。二是让群众放心,消除疑虑。1998年洪水和“非典”我们都战胜了,我们也有能力处理好这一重大水污染事件,肯定会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三是与群众同甘共苦。我是省长,也是黑龙江的百姓,是哈尔滨的市民。在战争年代,领导要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在困难时期,领导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在突发事件面前,领导更要临危在前,居安在后。政府的公职人员要与群众同甘共苦,作为省长,我更要带好这个头。
“如果不彻底改变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观念,这种污染的现象不会是最后一次”
记者问:您是如何看待这次松花江发生的重大水污染事件的?
张左己:说实话,现在谈这个问题,我的心情不太轻松。不容否认,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确实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党中央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充分表达了我国政府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决心。
我想,这一事件本身是偶然的,但其背后存在着必然性。如果不彻底改变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观念,这种污染的现象不会是最后一次。松花江的污染治理始终是一个重大问题,它不仅对其两岸地区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处理不好还要影响中俄关系。此前,黑龙江省就制定了松花江污染治理方案,这次水污染突发事件更说明了松花江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松花江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该把松花江污染综合治理纳入“十一五”规划,像治理黄河、淮河、太湖那样进行部署和实施,以彻底解决污染问题。我们要督促有关企业强化环保意识,把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组织各级环保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对给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限期治理,对不能按期达到环保标准的企业,坚决关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