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砂轮业曾经是含山县支柱产业之一,在沉寂了两年以后又重新崛起,现在年产量、产值是过去的两倍多,跻身全国五大砂轮产业集群行列。请看——
两年前,曾闻名全国的含山砂轮产业终因走下坡路而衰败,继而几乎销声匿迹;而眼下含山县砂轮业像是雨后春笋,郁郁葱葱发出了一大片。无论你是到巢湖砥钻树脂砂轮有限公司,还是到巢湖力帆砂轮有限公司、巢湖金鑫砂轮有限公司、含山金锐砂轮厂,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忙碌场面。
含山县的工业基础并不强,但是含山的巢湖砂轮公司却曾名扬四海。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含山县招揽人才的大胆改革措施,吸引了高成喜等全国各地的专家来到运漕小镇的巢湖砂轮厂。科技就是生产力,人才就是经济效益。含山县砂轮产业由此兴旺起来,成为这个工业基础薄弱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巢湖牌砂轮成为全国名牌。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巢湖砂轮公司年产量常年稳定在1600吨左右,年产值1500多万元,年纳税100多万,经济指标在安徽省砂轮业排名第一,并进入全国领先行列。然而由于体制、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2002年以后巢湖砂轮公司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一度的繁忙兴旺的景象成为留在人们头脑中的记忆。
砂轮行业到底有没有生命力呢?答案是肯定的。砂轮被称为精密制造业的“牙齿”,世界产业转移对中国制造加工业的促进,安徽省861行动计划中制造加工业被排名第一,这些都决定了砂轮业正处于发展壮大的最佳机遇期。几十年来,巢湖砂轮的发展造就了一批砂轮专业人才,他们都能独挡一面,然而原来的砂轮公司已身陷泥潭,只有壮士断腕,彻底改革陈旧的模式,释放人才能量,解放生产力,砂轮业才能重获新生。含山县果断对国有巢湖砂轮公司改制。
巢湖砂轮厂原厂长高成喜,在新一轮改革中再次成为领跑者。2004年初他毅然组建巢湖砥钻树脂砂轮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树脂砂轮。不到两年时间,企业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产值已超过老企业。
其实高成喜并不只是想自己“单干”。他认为虽然巢湖砂轮公司衰败了,但是老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巨大,那就是培养了一批管理人才和200多名熟练的产业工人,闯出了一方市场。他形象地把老企业比作一个“能量库”,使许多人积蓄了能量,要把这种能量激发出来,就能推动含山砂轮产业迅速做大做强。他动员过去的同事部下们大胆起来创业。
在高成喜的带动下,原公司员工纷纷重返砂轮业。庞均平等7人在清溪镇建成巢湖力帆砂轮有限公司,生产陶瓷砂轮、树脂砂轮;蒋晓虎在陶厂镇建成巢湖金鑫砂轮有限公司,生产陶瓷砂轮;钟民权在县城建成含山金锐砂轮厂,专门生产直径100毫米以下的陶瓷小磨头。目前这4家民营企业年产量达4000吨,年产值接近4000万元,是老企业的2倍多。含山砂轮产业的年产量已经和河南、山东、江苏、江西等4个砂轮主要生产地区相抗衡,成为全国五大砂轮生产集聚地之一。
透视含山砂轮产业的“新生”不难发现,这些新企业不只是在原有技术、产品基础上的量变,而是行业更高的起点上的增长,是更大能量的释放。老企业用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设备,而新企业全采用砂轮行业专业新设备,适应性更强。工艺上从造型到烧制都是新技术,如用定模成型取代了过去的定压成型,原料损耗率下降了10%%;用工业液化气取代了原来的自制水煤气,烧成废品率由过去的5%%降到不超过1%%;同时,陶瓷砂轮、树脂砂轮等新产品已连续升级。
巢湖砂轮公司改制前,曾形象地比喻自己处在“夹缝”中生存:生产技术和规模上,远比不上郑州、苏家屯这些国家级的大企业;在市场机制上,又比不上一些民营的小企业,只能是两头受气。而如今的民营企业在机制上远优于国家级的国有大企业,技术上又远高于一些民营企业;同时,几家企业携手合作,又显示了原先的整体优势,从而占尽市场先机。使销售市场由过去的安徽、江苏、上海等地扩大到华北、西南等地,目前4家砂轮生产企业产销两旺,产品供不应求。
死亡了一个企业,却诞生了一批企业。“置于死地而后生”,含山县砂轮产业的重新“爆发”,印证了这样一个哲理。它对深入推行改革,加快县级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强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