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清晨,央视《马斌读报》栏目播载了本报当日8版报道的《“阳光姐姐”帮孩子戒网瘾》一文,并提炼出观点:“别把孩子当孩子!”11月28日,记者又一次面对面采访了成功帮助近百名孩子戒网瘾的安荣老师。
心声:爸妈一吵架我就上网
“回忆半年前治疗网瘾少年小涛(化名)的经历,我至今难忘首次看见小涛时的表情。倾听这些孩子的心声,是打开他们心灵的一把钥匙!”安荣老师告诉记者,以下是14岁少年小涛的一段心底话,颇具代表性:
“我在网上有很多好朋友,连40多岁的大人都听我的!其实刚玩游戏时也不上瘾,总玩总玩就琢磨出来了,后来不玩手就痒痒。我不愿意和我妈妈说话,她整天唠唠叨叨,冲我发火,无论对错都不听我解释,有时她自己错了,还得我跟她道歉。爸爸每天回家很晚,跟我妈一起说我。唉!我也挺闹心,其实我也想好好学,下了网很空虚,不上网又难受,我究竟是怎么了?”
洞察:别把孩子当孩子
安荣老师指出,“千万别把孩子只当作孩子,孩子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
以下是安荣老师的笔记摘选:
我和这名初二男孩第一次见面时,他一言不发,机警地看着我和他母亲的交流,我感觉他是一个外表内向内心活泼的聪明男孩。每当他母亲向我介绍他的表现时,他都会出人意料地像大人看孩子一样看他的母亲,同时嘴角隐隐露出胜利的笑容。我直接打断他的妈妈说:“你的孩子不像你眼中的那么小,事实上你并不了解真正的他,因为他拿你当孩子。”他的妈妈颇感意外地看了看我。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他时,他马上收敛了目光和笑容,正襟危坐,完全恢复了他在生活中的“保护色”。释疑:过关斩将是英雄
针对无数网瘾孩子的种种疑问,安荣老师做出如下三种解答:上网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又聪明又有毅力。因为游戏很难,又没有老师教,如果不够聪明就无法悟出游戏的规律,从而闯过一关又一关;同时如果没有足够的毅力也很难坚持下去。一个又聪明又有毅力的孩子,怎么可能学习不好?
你可能要问我,落下那么多知识还来得及吗?我告诉你,只要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完全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至于具体的学习方法,只要你肯学,我都可以教你。你也可以多和老师、同学请教,平时也要留心搜集这方面的信息。专家说:三周可以改变一个习惯。你不必为难自己,慢慢来,只要肯努力,三个月改变也是一个很大收获。
本报记者唐葵阳记者电话:8881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