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化妆品身份之乱考验监管能力
本网记者 姚芃
水货泛滥身份不明消费投诉逐年上升
“纵观近年来消费者投诉和各地执法部门对化妆品市场检查披露的信息,进口化妆品问题尤为突出。”这是11月2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人士对记者透露的消息。
美容业已经成为继房地产、汽车、旅游、电子通讯之后我国的第五大消费热点。然而,据2004年我国美容业首份学术报告《中国美容经济年度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消费者对美容、化妆品的投诉量居全国各行业的第三位。该报告在谈到中国美容市场的问题时,首屈一指的就是假冒伪劣化妆品的猖獗。
进口化妆品市场水货泛滥、身份不明,消费者稍不留神就会受到不合格化妆品的侵害。央视“3·15”晚会上,专家指出,某个在全国拥有三千多家连锁店的美容院所用祛斑产品的汞含量超标达2.7万倍。而不合格化妆品对人的毒害是个慢性过程,症状都是潜移默化的,很难引起警惕。
据中消协人士讲,进口化妆品存在诸多问题,有的无进口卫生许可证批准文号,有的无CIQ检验标志,有的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的贴有假冒的CIQ检验标志,而无中文说明的则比比皆是。相当一部分“进口化妆品”提供不出有效的中国商检《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经销商采取混淆产地的方法,用国外散装进口、国内分装的化妆品冒充原装进口的化妆品,或者用合资厂生产的化妆品冒充原装进口货销售。
合法进口化妆品身份证是啥模样
据介绍,合格安全的进口化妆品应该持有卫生部“进口化妆品许可批件”和中国商检“标签审核证书”、《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3个“出生证”,凡在中国市场上流通的进口化妆品还必须持有“中国检疫证明标签”、“中文标签”和“CIQ”标志3个“身份证”。为此,中消协和许多地方消协曾多次发布消费警示,告诫人们一定要选用有合法“身份”的化妆品。
但是,“身份证”危机不仅置消费者于危险的境地,且使政府对进口化妆品的监管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据中消协人士说,不久前,中消协接到的日本毕加索研究所对深圳市柯诗美实业有限公司冒充其产品的投诉,就很有代表性。
投诉称,柯诗美公司冒充毕加索的名义,假冒日本进口化妆品S9,并在广东、重庆、福建、湖北武汉等省市销售。
中消协将此投诉转到重庆市工商部门后,渝中区工商局积极查处,并查封了一批S9化妆品。但由于S9公司拿出了《S9进口化妆品标签审核证书》、《S9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证》和《S9海关报关单》,工商局随即退还了封存物品,认为除非卫生部、商检部门证明S9的卫生许可证和标签审核证是伪造的,否则只能放行。
但是,受毕加索研究所委托举报S9案件的律师指出,工商局显然不完全掌握进口化妆品在中国市场流通的“身份证”规定。S9的上述“三证”中,卫生许可证和标签审核证是S9公司以偷梁换柱手段骗取的,且此二证也只能证明其有报关资格,而《S9海关报关单》也只能证明该批次物品不是走私货,并不能证明该批货是检疫检验合格品。
中消协有关人士认为,进口化妆品“身份证”是进口化妆品市场监管的源头。主管部门对申请的审慎核查至关重要,对后续问题积极有效的追溯更是市场和消费安全的重要保障。此案的核查结果将对进口化妆品身份监管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多头管理规矩繁杂执法力度大打折扣
业内人士指出,进口化妆品的监管涉及工商、商检、卫生、海关多头管理,信息不对称、监管难协调,势必造成监管空隙。由于法规标准繁多,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及相关管理机构难以全面理解,因此,执法力度大打折扣。
对流通领域化妆品的管理,目前多采取各部门根据分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配合工商机关进行联合监督检查的办法。商检机关负责商品是否经过检测并贴有CIQ标志;质量监督机关重点抽查严重危害或涉及人体健康及安全的项目,但只对生产企业有约束力;卫生防疫部门负责抽检市场上化妆品有无合法的卫生审批手续等,发现手续不全的商品,将予暂扣,但如果手续齐备,即使有疑问,查处起来也有难度。
这种联合性大检查的弊端是:部门之间协调困难,信息不对称,信息交流和协调不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流通领域商品的监督管理机构,有地方工商局的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对于进口化妆品,他们主要是查处走私、“三无”和过期产品,而对是否盗用批号、卫生许可等“出生证”、“身份证”问题,他们则无权查处。
中消协有关人士表示,进口化妆品的多头管理,并未有效解决进口化妆品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的“水货”灾害,涉假事件的警钟常常响起,进口化妆品“身份”危机日益凸显,消费安全无法保障。由此可见,对“美丽经济”这个我国第五大支柱产业如何有效规制,已无可回避地摆在面前。(责任编辑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