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在经济、教育各方面素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两国近来却为一名在新加坡被判处死刑的澳洲籍毒贩吵得面红耳赤。一方坚持要执行极刑,一方出动政界、媒体各方力量游说,要求网开一面。但是,即便是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五次出面求情,新加坡依然“很不给面子”地表示“杀无赦”。随着刑期逼近,双方的明暗交锋已经达到白热化。据中国日报特稿
毒贩获死罪,激起澳洲千层浪
2002年12月,越南裔澳洲青年阮拓文从柬埔寨金边过境新加坡前往墨尔本,在樟宜机场登机前被捕,检查人员在他身上和随身行李中搜出重396克的海洛因。2004年3月,新加坡法院判决阮拓文贩毒罪名成立,处以绞刑。阮拓文后来向最高法院上诉庭提出上诉,但在同年10月遭驳回。今年3月,他又向新加坡纳丹总统请求宽赦,但也被驳回。今年12月2日,阮拓文将被送上绞刑架。
但是,该判决在澳洲激起了强烈反响,当地舆论认为,死刑判决“严厉而残酷”,因为阮拓文在被捕前并没有前科,被捕后又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并且和执法人员充分合作。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是为了帮助孪生兄弟还债才走上这条路的。
澳、新两国不但对待死刑态度不一,对吸毒、贩毒的容忍度也不同。澳洲日前公布的一项2004年对全国3万名青少年的毒品调查报告显示,年龄介于12至15岁的少年中有4.3%抽过烟,5.2%吸食过大麻。调查结果表明,和抽烟比较起来,澳洲青少年更爱吸食大麻,而服用其它毒品的青少年也有增加的趋势。在澳洲人看来,“偶尔为之”是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年轻毒贩一时无知犯下大错也罪不至死。
霍华德总理,五番求情均被拒
11月24日,澳洲维多利亚州总检察长罗伯特·赫尔斯(RobertHulls)亲赴狮城会见新加坡律政部兼内政部高级政府部长何炳基,要求对方考虑澳洲民意,并带来了维多利亚州州长史蒂夫·布拉克(SteveBracks)致李显龙的求情信。
11月27日,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在出席为期三天的英联邦首脑峰会时,借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碰面的机会,以个人名义为阮拓文求情。此前,他已经四次提出同样的请求,但都未得到新加坡的积极回应。霍华德对李显龙说:“澳洲对绞刑十分反感。我认为这种反感会在这个星期持续高涨……我有义务向贵国政府说明,许多澳大利亚人因这件事对新加坡产生的愤恨将难以消退。”
就连新西兰女总理克拉克也在27日出席会议时以个人身份为霍华德“帮腔”,认为对阮拓文不应当判处极刑。
澳洲各界强烈反对此判决的人也不断向政府施压,建议政府来点“硬”的,包括断绝澳洲大学跟新加坡大学的联系、中断新加坡在澳洲的空军训练协议、对新加坡实行贸易制裁、抵制与新加坡有关的公司及商品等。计划中的“打击面”甚至包括了澳大利亚第二大移动运营商Optus公司,因为这家公司是由新加坡电信公司控股的。澳大利亚执政党国会议员贝尔德还提议,政府不妨以批准新加坡航空公司开拓澳洲-北美航线作为谈判筹码。也有人提议将此案提交荷兰国际法庭裁决。
谁说也白搭,新加坡刀下不留人
但是,澳洲各界的求情呼声并没有引起新加坡的共鸣。新加坡律政部的答复是:不给予阮拓文特赦,新加坡惩罚贩毒者的法律适用于新加坡人和外国人。
新加坡对毒品犯罪采取严厉的打击措施,其中包括对毒贩判处死刑,因为毒贩是摧毁嗜毒者一生的罪魁祸首。阮拓文虽然是澳洲公民,但却是在新加坡犯罪,所以必须面对新加坡法律的制裁。何况他带入境的海洛因足以制成超过2万剂,对社会危害很大。
新加坡维护司法尊严的立场一向不受外力动摇,这是新加坡早已树立的国际形象。新加坡平均每年判处30多人死刑,多数是新加坡国民。假若只因为阮拓文是澳洲公民而网开一面,那么对被处决的新加坡人来说是不公平的。这也将意味着新加坡的法律丧失了保护本国人民的效力,因此新加坡舆论认为,澳洲媒体和社会的“过度反应”和鼓噪毫无道理。
争吵白热化,两国力图降温处理
在屡次求情碰壁后,霍华德总理也无能为力了。他在27日表示,自己已经尽了力,可能只有奇迹出现,阮拓文才能免于一死。而随着12月2日的刑期逼近,澳、新两国媒体对此事的炒作更加不遗余力。一些反对者甚至把“死亡之岛”等名称套在新加坡头上。
霍华德呼吁民众能冷静处理此事。新加坡是澳洲在东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其全球的第八大贸易伙伴。两国在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如果实行贸易制裁势必使双边经济利益都受损。因此,霍华德拒绝了这项提议,也没有在英联邦首脑峰会上将此事作为一项正式议题拿出来讨论。
新加坡也认为此事不会导致两国交恶。一位资深的新加坡外交家说:“眼前,我并没有发现双边关系受损。这主要是因为新加坡领导人处理得当,并向对方解释了新加坡的立场。”
(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