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天津大学校园里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一项特殊的报纸展览活动。这些精选出来的报纸记录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这些报纸门类繁多,记载的历史事件更令大学生们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新中国成立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从毛主席视察天津到世界杯中国足球出线,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神六”凯旋……方寸大小的报纸记录了新中国发展道路。 展览现场人头攒动,学生专注于报纸内容的同时,还不停地用笔抄录。《人民日报》、《中国日报》、《香港商报》、《大公报》、《今晚报》等几十种报纸令人眼花缭乱。由于年代较远,50年代的报纸已经泛黄,微小的繁体字并没有阻碍大家观看的热情。报纸上的内容五花八门,从政治要闻到经济会议,从科技创新到体育盛事,不同的内容吸引着大批的观众。其中,1958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天津的报道吸引了众多学生。尽管事隔多年,但通过报纸翔实的报道,毛主席当年视察天津的情况历历在目,从东郊区新立村到工业展览会,都留下了毛主席的身影。1984年,《今晚报》创刊号同样吸引着众多学生。21年前对开四版的《今晚报》与现在《今晚报》形成明显比照。从当年的一张小报纸,发展到现在的全国知名、本市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里面记载的内容日益丰富多彩,报纸的形式在变化。透过《今晚报》的变化,更是反映了天津的变化、时代的变化。
在这次展览上,号外的展览让许多学生大开眼界。包括“文革”时期《人民日报》的各种号外在内,十几张号外把各种大事件描述得淋漓尽致。其中。《今晚报》的一张号外格外醒目,这张报道世界杯中国足球出线的号外引起了众多学生球迷的兴趣。
在这次展览上,最忙的人莫过于这次活动的举办者———朱光明。在几十个展板前,朱光明来回穿梭向学生们讲解。谈到集报,朱光明说这纯属一次意外。别看朱光明只有25岁,但集邮却有十多年了。有一次他在地摊上淘宝时,偶然发现了一张发黄的老报纸,遂萌生了收集报纸的念头。从此,本市的沈阳道、南开文化宫甚至北京的报国寺、潘家园等古物市场都留下了朱光明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朱光明收集的报纸门类近百种。虽然朱光明是名铁路工人,但对国家、家乡大事特别关注。近日他了解到天津大学正在举办文化节,于是产生了要在校园里举办报展的想法,此想法很快得到学校有关方面的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他精心挑选了近百张报纸,分别记录了新中国成立56年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既让自己再次受到教育,又让大学生们重温历史。
(奖朱先生信息费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