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打击手机非法短信,进展一个月,成果颇丰。盘点各地落网短信骗子,有个细节少不了:他们手中,准有一大堆手机卡。
大凡做骗子的,都愿躲在面纱后面。所以,他们用来发短信的手机卡,也没名没姓。
短信骗子的手机卡从哪里来?从电信运营商的营业厅吗?不可能。 到那里办卡,是要身份证的。几天前,从南京汉中路移动公厕前经过,听见厕所老板起劲叫卖:不要身份证,不要一分钱,帮你办手机入网———这就是答案!
厕所里,挂着几家运营商的业务代理点招牌。它怎敢破坏实名入网的行规?
十几年前,移动通信刚进入我们生活,办手机入网,必须出示本人身份证。直到今天,无论移动、联通,或是搞小灵通的电信、网通,到其营业厅办入网,没身份证,还是不行。至少,你得拿户口本、驾照、护照之类有效身份证明。
实名入网,说白了,是便于日后责任追究。无孔不入的垃圾短信,尤其是各类“钓鱼短信”,都与匿名手机卡有关。用这样的手机卡,连上短信群发器,按号码段狂发短信。你举报他,没法查:机主姓名,住址,什么也不知道!
实名入网形同虚设,问题出在运营商代理渠道上。为网罗更多用户,运营商大量发展代理商。有的运营商在江苏代理点多达五六千家。从街头报亭、电话亭、厕所,到手机市场,到处可以代办手机入网。运营商把号码发给代理点,代理点放出一个号,领取三五十元报酬。在南京新街口的报亭,卖手机号跟卖报纸没区别,不问“你是谁”,有钱就能入网。报摊主说,一天能放出十几个号。他甚至劝来买充值卡的人,干脆买新号码,转办更便宜的套餐。在丹凤街旧手机市场,100多家柜台一边买卖旧手机,一边卖新号码。带“4”的号码不要钱,其他普通号,正常20元一个。机卡捆绑的外地小灵通,连上电脑,捣鼓两分钟,马上烧出南京新号码,只要130元———还你200元话费,入网费白送!这里的买卖,跟菜场一样:每天,代理点从运营商批进一串号码,买家去得越早,越能挑到吉祥号。生意好的柜台,一天能卖30多个新号。摊主们“保守”地说,由于竞争激烈,如今放一个号码,有的运营商只给十块钱了。
用户愿到代理点办手机卡,原因也简单:少花钱。会讨价还价,入网不花钱。而到营业厅,买个普通号也要50元。少麻烦。在代理点入网,不要任何证件,从高端“全球通”到低端“如意通”,什么业务都能办。代理点就是运营商的营业厅,是更省钱更方便的营业厅。而对运营商来说,整合社会渠道,比自建营业厅,无疑是以很低的成本、很高的效率,圈下更多用户。
然而,由此也产生大量“隐身用户”(业内估计,有10%%的用户查不到身份),他们中相当部分正是垃圾短信的生产者,是一幕幕短信欺诈的操盘手。看看街头泛滥的“牛皮癣”电话号码,看看癌细胞般疯狂繁殖的垃圾短信,我们便明白:在运营商—代理点—入网用户的链条传动中,三方各得其所,获得局部效用增值,而整个社会却承担了三赢交易的“负外部性”,为其支付更高的代价———被浪费的时间,被骗走的金钱,被消解得更为稀薄的社会互信!
看来,手机实名入网,是该从运营商内部规定上升为法律,确保给每个手机号码捆上具体可查的人。对涉嫌行骗的手机卡,凡查不到机主信息,一律追究运营商责任。不过,已有运营商担心:这年头,假证泛滥,要是人家拿假身份证、假户口本、假驾照来入网,怎么办?总不能让我们把验证设备搬上柜台?办法总会有的。关键看你是否愿意当好社会公民,管住庞杂的代理点,为亿万用户把好关,把潜在的骗局提前过滤掉。孙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