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光景区住户,兴建六大公园,重新梳理水系……南京中山陵园正进行规模浩大的环境综合整治。11月25日,钟山项目负责人和盘托出钟山建设规划:钟山整治,将是比杭州“西湖西进”范围更大、历时更长的生态修复工程,整治后,钟山将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收复6000亩“失地”
经过1年多的整治,钟山已拆除了前湖、琵琶洲、铁匠营、韦陀巷等片区2700多住户,搬迁了南京手表厂、南京电视机厂等20家工企单位。从宁杭公路到明陵路,紫金山已透亮地展现面前。今年底,余下住户、单位将全部“清除”出去。
余金保说,1929年前,中山陵园只有遗族学校(前线歌舞团所在地)、电影机械厂、老邮局、天文台、蔷薇花木区(现植物园)等7家单位,当时农民到景区种地,要向园方交租子。解放后,成立合作社、人民公社,住地农民住下来,文革期间大批企业也竞相进驻,造成了中山陵园内十几个村、30多家企业杂居。拆迁前,风景秀丽的山林下,随处可见菜地和搭建的民居,暂住人口是当地人的2-3倍,村里垃圾成堆,污水四溢,与景区面貌、环境极不协调。
近4000住户、31家工企单位搬离后,钟山的边界线将外扩到宁杭公路、环陵路、板仓街、宁栖路一线,恢复到1929年陵园成立后的“控制范围”,钟山风景区整整收复了6000多亩“失地”。城市和景区的界线,将变得清晰,对景区不再有干扰。
拆出的空地,除了新建主题公园外,尽量还绿还林,目前已在紫金山外围一圈,栽下60个树种、40万棵树木,植下草皮20万平方米,面积1586亩,紫金山的森林覆盖率,从70.2%上升到75%,最终将达到80%。钟山整治前,南京曾到杭州考察“西湖西进”,西湖向西在山谷间开挖了千亩水面,而钟山外扩,近荒山和拆建地补绿就3000多亩,所不同的是,西湖西进是“还水”,钟山外扩多是“还绿”。
兴建六大主题公园
钟山外围收复的“失地”,一半用于六大主题公园建设:梅花谷,博爱园,天地科学园,中山运动体育公园,下马坊遗址公园,邵家山公园,在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外围形成六个“卫星园”。
梅花谷:梅花山西南扩1020亩,形成占地1500亩的梅花专类园,栽下300多种、42万棵梅树,形成全国面积最大、植株最多、品种最丰富的梅园。收集整理前湖片区湮没的历史典故,兴建商飙别馆(南朝离宫)、昭明台想(昭明太子读书台)、梅花山研究中心等文化景点,突出六朝文化、明文化的主题。
博爱园:这里的孙中山纪念馆是原来藏经楼,面积太小,藏经楼还是个藏教建筑。规划扩建孙中山纪念馆,使这里成为民国建筑、民国文化挖掘整理中心。
天地科学园:利用省地震台、南大观察恒星的太阳塔遗址,扩建声光电一体、模拟地震“地动山摇”的展馆,太阳塔的“圆筒”、“圆包包”内,将充实天文科普内容。
中山体育公园:以南京体院为主,建立承载社会服务的体育公园。
邵家山公园:被沪宁高速隔断的邵家山,将修建亭阁,完善步道,和主景区连接起来,建成钟山的南入口公园。
下马坊公园:宁杭公路边的下马坊遗址,修复神道,和1公里外明陵路边的大金门连起来,成为明孝陵的入口公园。
明年梅花节前,梅花谷建成;五一前,下马坊公园建成;其余四大公园明年全部露出雏形,2007年、2008年深化完成。
缺水的钟山做活“水文章”
在前湖片区,紫金山南开阔地带,挖出了一个80亩的“燕雀湖”,水边丛生着芦苇、菖蒲、鸢尾等水生植物,水中央还有个长着大树的土岛,蔚蓝的湖水,倒映着绵延的山影。这座人工湖是霹雳沟的“水库”:上游,山西南下泻的水流进湖里;下游,九曲回肠的霹雳沟拦起七八道水坝,水位抬高4米,又蓄起70亩的溪流、水涧。通过高处拦截和洼处挖湖,紫金山平添了150亩的水面,湖山相映,溪水淙淙,平添了野趣和灵气。
植被丰茂的紫金山却是个严重缺水地区。余金保说,紫金山400多米高,地下水不丰富,基本没有像样的泉眼。山高而四周低洼,一下雨山水就经由十几道山沟哗哗流下去了。雨水下泻时声如霹雳,正是霹雳沟得名的由来。虽然上世纪30年代挖出了紫霞湖,建国后又修筑了上下黄马水库、王家湾水库、五棵松等水库,但容量小,总共才三四百亩水面,且藏在深山。在卫星遥感图上,绿海一样的紫金山,蓝色的水只是一星半点。
缺水,使钟山苍劲有余,灵秀、活力不足。钟山整治梳理水系,拦蓄雨水,现有的七八个水库,将抬高泄洪口,增大库容量,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六大公园延续前湖整治思路,利用紫金山天然沟壑,筑坝梯次拦水,低洼处挖湖。湖岸用杉木和土坝护坡,洼处的水杉、枫杨、枫香等大树,也用土岛围成一个个“树岛”,形成丰富、生态的水景、水态和人工湿地。山体落差大,水体将有咆哮的水,流淌的水,静态的水;山水相依,景区将形成森林-草地水延伸的生态环境,登山可眺湖,游湖可看山,有水的紫金山将更加幽深秀丽。本报记者顾巍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