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更新最快的是什么?就是学校的课程表。记者近日采访时发现,在做强品牌专业的同时,南京的职业学校不断开拓新兴专业。螃蟹养殖与鉴别、乳鸽生长技术、珠宝鉴定、动物检疫与防治……这些看似不登大雅之堂的“行当”,陆续写进了职业学校的课表。
在南京市莫愁职业学校,有一个全国唯一的“古书修复专业”,一个“冷”专业“热”了就业市场,拯救了“国宝”级书籍。“云锦”是南京的四大名品之一,已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使云锦技艺后继有人,浦口职业学校主动与云锦研究所联系,学校被确定为云锦设计、织造的人才基地。今年,云锦研究所与该校联合开设了云锦工艺与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班。
集IT产品于一体的珠江路远近闻名,玄武中等专业学校紧贴“数字玄武”的区域发展特色,专门培养软硬件方面的技术型服务人才,学校先后创建了电子信息、电脑组装、新品推介、机器维护、专业杀毒等新兴专业。金陵职教中心则看好汽车服务这一“朝阳产业”,与德国巴法利亚州合作培养汽车维修人员,目前学校已成为国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
城里的职校立足城市三产,县城、农村的职校则扎根“三农”。高淳素有“鱼米之乡”美称,常年盛产多种无公害农产品。高淳职业教育中心瞄准这一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等办学举措一切以“农”字当头,新开设了蔬菜种养技术、果树病虫害防治、水产品绿色生态养殖等专业。
“因地制宜,找准定位,根据市场需要特别是当地经济发展优势和特色设置专业、确定招生计划,让学生学的‘实用’,就业‘管用’。”一位职校校长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近5年来职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靠什么保持这样的纪录?南京市教育局负责人一语中的:“靠的是眼睛盯着需求,脚步跟着市场。”教育部职教司的一位负责人认为,把学校办到市场中,把课堂设在社会上,时时把握市场脉搏,这是南京职业教育生机勃勃的“秘诀”。任松筠沈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