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滨)昨天本报报道了锦馨豆汁儿店面临搬迁、却不愿远离附近居民的困境后,引起了业内的共鸣。据了解。“烤肉宛”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已经挪了7次地儿;因“开国第一宴”而闻名的“玉华台”,从西单黄金地段迁出后,用了差不多半年时间才决定暂时驻扎马甸桥……在北京的城中心老字号越来越少了。
据统计,目前因城市拆迁改造,大约有数十家北京老字号已被拆除,而选定满意新址能异地重张的很少。一些企业因为没有合适的经营地点或是足够的启动资金,面临着就此消失的厄运。
原址重张的几乎没有
聚德华天公司是京城目前拥有老字号品牌最多的餐饮集团。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仅西单地区就聚集了鸿宾楼、同春园、曲园酒楼、玉华台、又一顺等数家老字号;如今几十家店原址都相继被拆除。据统计,从1996年至今,仅华天公司就拆除了55家门店,这些老字号最终能在原址重张的几乎没有。这种情况虽然引起了西城区的重视,今年也仅有柳泉居、马凯餐厅两家在原址附近重新建店。
老字号为什么难以回到原址?“原经营地段改建之后,重新分配的位置基本上已经不具备经营餐饮的条件了。”一位老字号餐馆负责人告诉记者。天源酱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原先占据西单路口的天源酱园,如今“藏”到了绒线胡同口的一座商厦内,经营状况已不能和当年同日而语。记者了解到,西单路口大面积改造之后高楼林立,老字号回原址面临的只有进楼经营,而且面积也缩小了不少,“这种情况让我们怎么回去?‘藏’在楼里不是等死吗?”于是,许多老字号选择了另觅新址。
重新选址面临两大问题
“不到10年的时间,我们已经挪了7次地儿了。”烤肉宛有关人士感触颇深地告诉记者。据调查,老字号重新选址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租金高,城中心特别是一些黄金地段的租金,让老字号承受不起;二是考虑周边人群的消费氛围。
聚德华天公司多年来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恢复拆迁老字号,使老字号牌子不收、人员不散、技术不丢。经过各方面的艰苦努力,从1999年至今,聚德华天已有8家老字号异地重张、恢复营业。
原来在西单地区有“京城餐饮第一楼”之称的鸿宾楼,落户在展览馆路11号;京城“八大春”中仅存的同春园,离开西单北大街后在新街口外大街甲14号重张开业;京城惟一一家“炒菜与涮肉兼长”的老字号又一顺,由西单迁到德外黄寺大街28号;以“宫保鸡丁”而“一菜名天下”的峨嵋酒家从赵登禹路拆迁后,重建于北礼士路58号;有“清真西派菜”代表之称的西来顺,在北新华街116号重挂招牌;建立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曲园酒楼,近日在展览馆路48号又重新亮出老牌匾。
徐悲鸿珍品亮相秋拍会
本市为3万学生查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