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正在采用更市场化的手段———人民币做市商制度和掉期业务,来调控人民币汇率,并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空间。”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这样向记者表示。
就在上周,中国人民银行用60亿美元,从10家国内商业银行手中买入约470亿元人民币,而一年到期后,央行将按照7.85元人民币兑1美元的价格,再用人民币从商业银行手中回购50亿美元。这堪称央行第一次“大手笔”的掉期业务,让当天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保持在8.0805左右。在许多专家眼中,此举无疑显示,央行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不仅采取渐进、主动的解决方案,同时该市场手段也在“试水”未来的汇率走势。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曹红辉曾指出,货币掉期对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一定作用。但是要想从实质上缓解升值压力,只有实现利率市场化、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完成后,人民币升值压力才会减轻。
而汇改进程中更为革命性的一步———做市商制度也已开始实施。有专家分析说,银行间市场引入做市商,意味着央行将从这个最重要的市场上逐步“隐退”,将其控制权拱手让与市场。“市场”将取代“政策”成为汇率定价的主导,甚至决定性要素,这无疑将为中国解除外汇管制后汇率的完全市场化运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