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是新时期许多高等学校的学生工作理念。
如何贴近实际,将理念贯穿于实际工作中,是许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问题。
倾心育人,真情关怀。湖北省孝感学院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通过建立学生工作的多个支点不断出新招、实招和硬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4年,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一次学生问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抽查的25所省部属高校22项办学指标调查中,孝感学院有12项指标学生满意度为全省第一。
校风学风:从良好的教风开始
老师就等于学校。
学校党委书记刘华才教授对记者说: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学校坚持控制招生数量,不追求短期利益,不盲目扩大规模,确保学生教育质量;学校牺牲部分教师的利益,不准把教师自编教材发售给学生,一律使用部优教材。2004年,农副产品普遍涨价,食堂成本增加,学校要求后勤产业集团,在保证饭菜质量的前提下,不准涨价,一年补贴80多万元,让利于学生。
学风正、校风好、人气旺。置身今天的孝感学院,记者感觉到师生面貌焕然一新,整个学校朝气蓬勃。
教书育人、师德为重;德育为先、必须教师率先。遵循“严以治学,诚以立身”的校训,孝感学院教师以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和道德风范教育学生;用教师的人格力量与学术力量感染学生;用敬业奉献、以德修身、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影响学生;以志存高远、锐意创新的情怀引导学生;以潜心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生;以鼓励、帮助、支持和关心的长者身份,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
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必须严肃教风。今年4月份,孝感学院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施办法》,建立了五个长效管理机制,即强化师德建设责任机制、完善师德建设考核机制、建立师德建设监控机制、健全师德建设激励机制和落实师德建设保障机制。学校还组织开展了学习吴天祥、桂希恩、徐本禹先进事迹的教育活动,号召全体教师学习他们热爱人民、爱岗敬业、淡薄名利、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通过抓师德教育,全校教师形成了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德智融合,关爱大学生的好风气。
营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必须要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乐于奉献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院长吴崇恕教授介绍说,孝感学院在精简人员的同时,扩充专职政工干部队伍,为各院系配齐了专职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保证基层学生工作有专人做。坚持选配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并要求青年教师入住学生公寓做学生工作。“我们把‘三育人’先进个人作为年度最高奖,就是为了倡导和鼓励全员育人。”学校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坚持教育与疏导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感召力。
学生宿舍:一个温暖的家
这几天,数学系的刘佳同学被温馨和爱包围着,眼里不时流出幸福的泪水。从病倒的那天开始,同学、宿舍管理员、班主任、系领导都到寝室看望她,并把她送到了医院,同宿舍的同学为了她轮流送饭陪护。远方的父母不放心,要过来看看,她打电话说:放心吧,这里像家一样温暖。
如何把“宿舍”变成“家”?孝感学院有自己的独创。记者在参观学生宿舍时发现,学校发明了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官职:这就是“层长”。原来,学校成立学生宿舍民主管理委员会,在宿舍长的基础上,每层楼设层长,每栋楼设栋长,形成了学生的三级管理组织。走进学生宿舍区,记者处处感到温馨的人文关怀:遇到天气变化、节假日,管理员贴出温馨提示;每栋楼免费熬制中药,提供针线包、打气筒等。
孝感学院的“层长”和宿舍管理经验多次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湖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路钢说:孝感学院建立学生宿舍管理中心、政工干部及院系党团组织、学生寝室民主管理委员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长期坚持学生按班级住宿,每栋楼设栋长,每层楼设层长,每个寝室设寝室长,形成了三级学生管理组织网络,值得进一步地肯定和推广。
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昌尔到学校调研时发现了这一些新创造,多次给予表扬。他说,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已经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孝感学院通过推行严格管理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融为一体,使得学生的生活有人问,思想有人导,学习有人帮,创造了安全、文明、和谐、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如今,宿舍成为载体,成为一个个学习和科研小团队。学院各院系实行政工干部、班主任下宿舍,青年教师入住学生公寓的制度。党总支副书记每周组织班主任深入宿舍,与学生交流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同学之间学习上相互关心帮助,生活上情同兄弟姐妹,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如2005年生科院生物科学专业有一个40多平方米的大寝室中的9位女同学和化学系一个寝室的5位男同学全部考取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班主任:学生的知心人
在政策和待遇上给予倾斜,落实按每周两课时核定班主任工作量。孝感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建立规范的工作管理机制,修订印发了《班主任工作条例》,相应制定了班主任年度考核细则、例会制度、下寝制度、工作日志制度、工作汇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加强队伍建设,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人员保障;做好班主任的选聘配备工作,学校在班主任人员选配上,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原则,由各院系负责选配优秀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
于是,教师中形成了人人争做班主任工作的可喜局面,涌现出了一批“品牌”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刘元根老师在2004年送走毕业生后,年事已高,仍然向学校领导提出继续担任班主任。体育系的陈金超老师,得知学生没钱买车票回家的消息后,慷慨解囊,买票送学生搭上回家的火车。物理系班主任甘光明老师,得知班上一名贫困生刘文力同学的情况后,每月资助他50元的生活费,还组织全班学生捐资帮扶,帮助安排勤工助学岗位,联系寒衣补助、阳光助学金,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经济系班主任胡金林博士和学生打成一片,深受学生爱戴。
在孝感学院,班主任被学生誉为知心人、贴心人、可信赖的人。学生在老师的教导和影响中不断成长进步,学生在班主任老师那里说着知心话,找寻着自己前进的动力。很多学生都说,是孝感学院改变和成就了我的人生,是我的班主任矫正了我的人生方向。即使是毕业后,许多学生还和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老师一起分享自己的成就和成功的喜悦。
班主任的辛勤汗水没有白流。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2004年,在班主任周亚洲老师的带动和影响下,化学专业66名应届毕业生中有44人报考研究生,超过录取分数线23人,录取21人,录取率31.8%。
近两年,学生的科研成果共有33项获湖北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奖,共有27人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有6人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奖,有234人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生科院仅一个班就有40%的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完成校内科研立项8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4篇,有3项成果在湖北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
音乐系2005届毕业生张丹丽同学参加文化部艺术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华艺术新秀大赛获一等奖,并应邀赴韩国参加文化交流。
文学院2002级学生蔡静的长篇青春小说《左倾45°》在《萌芽》杂志连载后公开出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经济系2003级学生魏巍在2005年环球洲际小姐比赛中获华中赛区冠军和中国赛区第五名。
心理咨询:学生心灵的驿站
“吴老师,您今天有空么?我想和您聊聊天。”吴芸老师经常会接到这样的电话。有个同学对她说,“我原来犯过错误,还能获得什么荣誉吗?我的心里有压力,也有包袱,同学和老师会怎么看我,对我有没有成见啊?”吴老师当时就很干脆地回答说:“我不计较你以前做过什么,只看你现在怎么做,只要做得好,就一定会得到好的评价!”在吴老师的帮助下,那位同学很快就恢复了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由于心理咨询工作出色,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到位,被学生称为“心灵的驿站”。孝感学院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构筑起学生工作最后的“保险栓”,创造了一项项业绩。
2005年上半年的一天,城建系一名男生情绪异常,出现不理智的举动,所在楼栋的住寝老师及时送他到医院检查治疗,发现该生存在心理障碍。住寝老师安排他搬进自己宿舍,关心他的学习、生活,并找来专业心理咨询老师,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不久,该生情绪稳定,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起色。文学院周艳梅同学,在校期间,曾因为家庭贫困,自卑消沉了好长一段时间,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道友知道后,经常找她谈话,鼓励她克服困难,自立自强,战胜贫困。2004年周艳梅以高分考取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孝感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指派心理辅导老师接待学生来访。党总支副书记中已有多位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要求专职政工干部持证上岗。学校多次邀请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学者来校作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主办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橱窗,引导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会自我调整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学校还购进心理测试软件,每年对刚入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心理存在疾患的学生进行重点关照,及时消除了因心理障碍带来的安全隐患。
扶贫帮困:让爱撒遍整个校园
生科院的向春雷同学,来自湖北省巴东县的一个贫困家庭,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克难奋进,自立自强,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曾获得学校“十佳大学生”、“校级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在校学习期间,他得到了学校、社会、老师和同学的大力资助,资助总数达到一万三千多元,去年他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在离校之际,他表示学成后将回校工作,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
孝感学院就是这样一所被爱包围和感染着的学校。
孝感学院66%学生来自农村,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虽然学校贫困生多,办学经费不足,但是,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资助贫困生工作,成立了学生资助办公室,负责全校贫困学生的日常工作和贷款工作。学校不折不扣地认真落实省教育厅要求,从学生学费中划出10%作为资助贫困生专项经费,并保证专项经费逐年增加。2003年投入专项经费300万元,2004年投入专项经费为350万元,2005年专项经费预算为400万元。实现了贫困生无一因家庭经济贫困而辍学的工作目标。
扶贫帮困总是和爱心联系在一起的。学院想办法挖掘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积极向企业,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人士筹资,设立孝感学院阳光助学专项基金,将幸福的阳光撒到贫困生身上。2003年,学校设立了600多个勤工助学固定岗位,有1400多人次参与了勤工助学活动,向社会筹资6万多元,资助了30名贫困大学生。孝感市工会和市人大副主任方晓莉连续3年资助贫困生。2004年,学校增设了200多个勤工助学固定岗位,目前有800多名学生参加了勤工助学活动。在勤工助学岗位上工作的学生,每天只需工作1.5小时,每月可获150元的资助报酬,基本上可解决生活问题。学校勤工助学工作机构积极与社会各界广泛联系,推荐更多的贫困生参加家教、家政等社会服务工作,扩大了资助覆盖面。仅在2005年下半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学校领导带头,300多位教工党员一次就缴纳8.6万元特殊党费资助贫困学生,所有的贫困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下正在渡过经济上的难关,在学校和社会的爱护下不断成长。
孝感学院还有一个好的传统,那就是很多获得奖学金的学生都会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其他经济困难的同学。好多班级自发地为经济困难的同学捐款,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有些同学还和经济困难同学一起包餐吃饭,这样既节省了不少生活费,也传递着爱心,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相互帮助,形成了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