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李健)“当前开展新农村建设,扣除掉已经建设完成的投资项目,全国平均每位农民需要投资大概1700元到4900元。”在今天的第七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马晓军发布了这一调查结果。
上述结论来自官方研究人员对江西赣州市、四川泸州市、宁夏吴中市和贵州麻江县等25个村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还显示,贫困山区、丘陵和一般地区投资需求较大,而城市近郊投资需要较低,中西部地区平均每户8265元,农民希望政府补助资金4158元。
当然,这些投资经费将主要用于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包括农村的道路、安全饮水、沼气(燃气)、用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并对农村厕所、厨房、圈舍、中小学校舍和卫生所进行改造。此外,农村还要建设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和垃圾处理场所。
“从调查和当前农村经济条件看,新农村建设的首要政策问题是钱从哪里来。”不久前,马晓军到四川省某地配合当地政府调研新农村建设问题时,对100户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26%的农民完全愿意搞新农村建设,68%的农民表示只要自己不出钱他们就愿意搞新农村建设。
为此,马晓军提出的政策建议是,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使公共财政以较大幅度向“三农”倾斜。“十一五”期间,我国公共财政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都要向农业、农村适当重点倾斜,今后几年我国的“三农”政策应从“少取”向“多予”转化,重点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资金需求问题。
“要分清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东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应该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中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要承担相应责任,对于新农村建设中外部性非常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要承担更多责任,对于社区性很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要承担更大责任。”马晓军认为。
马晓军说,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必须制定我国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做到“规划先行、科学指导”,而不是不顾各地实际和农民承受能力,一哄而上,搞“一刀切”,把新农村建设搞成一项劳民伤财、千篇一律的形象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