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孟昭丽 赵晓辉)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在12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论坛上预测,“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中国面临贸易摩擦的形势将更加严峻,不同类型贸易摩擦也将出现新的特点。
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赵瑾说,“十一五”期间,中国对外贸易同时遭遇微观经济摩擦、宏观经济摩擦、投资摩擦、制度摩擦和技术性贸易摩擦的总体态势会继续存在。
赵瑾说,从微观经济摩擦来看,随着出口数量的扩大和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数量将越来越多,产业也日趋高级化。在数量上,不仅国外对华贸易争端的数量会增加,中国对国外启动的贸易救济措施也会增加;在国家分布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低端产品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与发展中国家发生贸易摩擦的数量将会继续高于发达国家,但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大的仍将是发达国家。
她说,在涉案产业和产品分布上,贸易摩擦将主要集中在化工、机电、纺织和高新技术产品领域。化工和机电作为全球贸易争端的高发产品和中国出口的主导产业,其发生贸易摩擦的几率会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迅猛增长也会成为未来摩擦的新焦点。
赵瑾说,从投资贸易摩擦来看,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对华投资对中国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影响的问题更突出,争论更激烈。同时,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外投资引发的投资摩擦也开始初露端倪。预计“十一五”期间,随着服务业市场的开放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投资摩擦问题将进一步突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美国、欧盟和日本强化了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其影响几乎涉及到中国所有的出口行业。赵瑾预计,“十一五”期间,随着欧盟关于电子产品的两个指令和化学品法规的全面实施,中国机电和化工产品出口将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从制度来看,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设置苛刻的市场经济标准,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实行制度性约束,并对中国履行入世承诺进行严格审查。预计“十一五”期间,制度性摩擦问题将比较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