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500万伊人选举产生萨达姆倒台后首个正式议会和政府
距离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已近1000天。12月15日,伊拉克将开始国民议会选举,产生萨达姆政权倒台后首个正式议会和政府。 与1月的临时议会选举相比,此次选举将发生的几点变化已浮出水面。
逊尼派不再抵制
1月因为抵制过渡议会选举失去发言权,10月因为缺乏协调未能抵制宪法草案,伊拉克逊尼派阿拉伯人终于发现,缺席只能将政治权力拱手送出。
三个主要逊尼派穆斯林政党的支持者此次将不顾威胁,前往票站投票,以期增加议会中逊尼派席位。目前还不清楚,抵制选举的逊尼派穆斯林会因此“闭嘴”,还是与参加投票的逊尼派发生冲突。一些逊尼派武装组织已经放话,将抵制选举,并威胁参选人士。
占全国人口20%的逊尼派中大多数政党曾以安全形势恶化为由,抵制1月选举,最终令什叶派在选举中大获全胜。
美国和伊拉克过渡政府希望吸引更多逊尼派伊拉克人参选,以此缓解反美反政府武装活动。美国驻伊拉克大使哈利勒扎德亲自同伊“民族主义抵抗势力及其所代表的逊尼派团体”对话,说服对方在一个民主的伊拉克拥有一席之地。
12月选前,伊拉克颇具影响力的逊尼派穆斯林长老会持中立态度,但并未如上回那般抵制选举,部分长老会成员还把参加投票称为“宗教义务”。另有部分武装组织还表示将为投票工作创造良好环境,保护投票点不受“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袭击。
伊拉克总统贾拉勒·塔拉巴尼预测,由于逊尼派积极参选,本次议会选举将不会有任一派别获得决定性胜利,伊拉克将出现一个联合政府。
什叶派出现分化
什叶派曾经是今年1月过渡议会选举最大赢家。什叶派政党联盟“伊拉克团结联盟”获得140议席,分得半壁江山。虽然什叶派在伊拉克人口中占多数,但在此次选举中,外界预计什叶派难以再续辉煌。
原因之一,此次选举前不久,拥有极强号召力的西斯塔尼宣布不再支持什叶派政党联盟,此举将大大影响“伊拉克团结联盟”支持率。分析人士认为,西斯塔尼撤销支持,表现出他对现任伊拉克总理易卜拉欣·贾法里及其政府不满。伊拉克境内安全状况糟糕、百姓生活迟迟得不到改善,即便什叶派伊拉克选民,也对政府强烈不满。
原因之二,联盟分化。同为什叶派的伊前总理阿拉维“另立门户”,向独立选举委员会提交了自己的议会候选人名单。前副总理兼石油部长沙拉比也自立阵营参选。两员大将离开,将分流什叶派选民选票。
目前,什叶派主要政党联盟“伊拉克团结联盟”仍以统一阵容参与选举,但不包括沙拉比和阿拉维。另一个新变化是,曾经被排斥在权力架构之外的穆克塔达·萨德尔,其组织将在联盟中获得正式地位。什叶派民众中人气颇旺的萨德尔将为“伊拉克团结联盟”拉来更多选票,但是难掩他与联盟其他领导人之间分化。
“伊拉克团结联盟”领导人大多曾在萨达姆执政期间流亡伊朗,并拥有西方国家支持背景,可谓坐美军坦克回到伊拉克的“海归派”。现年31岁的萨德尔,却是在伊拉克境内打天下的实力派“土鳖”,两派曾发生武装冲突。
库尔德面临竞争
同逊尼派穆斯林一样,库尔德人占伊拉克总人口20%-25%。不同于逊尼派,库尔德人在今年1月举行的临时议会选举中赢得总统、外交部长位子,在宪法制定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
逊尼派穆斯林改变对1月份过渡议会选举的抵制态度,积极选举,对库尔德人构成竞争。
另外,逊尼派反对建立联邦制。聚居在伊拉克中部的逊尼派担心会因为联邦制失去石油利益。伊拉克石油主要蕴藏在南部和北部库尔德人聚居区。
为了获得逊尼派对新宪法支持,各方曾许诺逊尼派可以在新议会成立后头4个月提出宪法修正案。修正案需要获得议会三分之二通过,并赢得全民公投半数以上赞成票,才能生效。
产生正式议会和政府
外界估计逊尼、什叶、库尔德任何一派在此次选举中独占鳌头的可能性不大,伊拉克将出现一个联合政府。而内阁名单出炉前,各派又将有一番讨价还价。
即便议会选举顺利,也不意味着伊未来政治进程一帆风顺。一些因妥协被掩盖起来的矛盾将逐渐浮出水面。而归根到底,“美国式”民主,在阿拉伯国家毕竟是个新鲜事物。
可能导致撤军
2004年6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有关伊拉克问题第1546号决议,规定美英在6月30日之前结束对伊拉克占领,同时授权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继续留驻伊拉克,直到伊政治进程完成。
英国《泰晤士报》12月13日报道,美国和英国可能从2006年3月起开始从伊拉克撤军。而英美军方视12月15日伊拉克议会选举为撤军“信号”。
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说,未来几个月伊拉克局势的发展将决定驻伊美军部队规模变化。
驻伊英国部队指挥官暗示,英国可能在6个月内从伊拉克部分地区撤军。美国目前在伊拉克部署有近16万军队,驻伊英军8000人。
11月末伊拉克逊尼派、什叶派和库尔德人代表发表公报,要求外国军队提供明确的撤军时间表,同时出台重建伊拉克安全部队计划。
什叶派伊前总理伊亚德·阿拉维、库尔德民主党主席马苏德·巴尔扎尼、逊尼派“伊拉克伊斯兰党”秘书长塔里克·哈希米在选举前的辩论中达成共识——立即撤走外国部队将使伊局势陷入混乱。(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美国主导下的伊政治重建大事记
成立临时管理委员会(2003年7月)
签署临时宪法(2004年3月)
过渡国民议会选举(2005年1月)
组成过渡政府(2005年4月)
提交伊拉克永久宪法草案(2005年8月)
永久宪法草案全民公决(2005年10月15日之前)
永久宪法获得通过举行选举,产生正式议会和政府(2005年底前)
选举关键词
候选人:
超过7700名各政党候选人或独立候选人,将角逐275个议会席位。
总共228个政治实体和21个联合政党注册参选。
选民:
登记在册选民1500多万名,首都巴格达选民达到400万。18岁以上伊拉克人才有选举权。
总理:
选举产生的新议会将选出一名总统、两名副总统。总统委员会15天内提名新总理。如总理提名在议会获得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则受权组成新内阁。
伊拉克总统是国家象征,礼仪色彩甚于实权。
时间表:
投票站于当地时间早7时(北京时间中午12时)开放,晚5时(北京时间晚10时)关闭。
全国设有6000多个投票站。个别投票站可能由于安全原因不开放。
安全措施:
巴格达国际机场从12月14日起停飞三天。伊拉克陆地边境从12月14日至12月17日关闭。
安全局势堪忧的西部和北部省,如反美武装最为活跃的安巴尔省,自12月2日起进入为期30天的全省紧急状态。
12月13日起全国放假5天。晚10时至次日晨6时全国戒严。
投票日当天,禁止开车上街。选民徒步前往投票站。平民禁止携带武器。
大批伊拉克军警在选举日当天值勤巡逻,美军快速反应部队协助治安。投票中心内也有警察把守。 (周轶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