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学子维权成功,抄袭者已主动请辞
在论文遭遇抄袭之后,复旦大学博士生张志安网上维权讨说法。一时间,这一维权成为网上和业界沸沸扬扬讨论的焦点,最终抄袭者——汕头大学教授胡兴荣承认了自己的抄袭行为,愿为自己个人行为负责,主动向校方请辞。
缘起
被抄袭后交涉,对方不以为意
12月14日,一条有关《学术打假:〈中国传媒业呼唤权威型经理人〉一文是否存在严重抄袭?》的网上文章贴上中华传媒网,并立刻成为热帖。该网文指出,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兴荣发表在香港《中国传媒报告》2004年第2期的文章《中国传媒业呼唤权威型经理人》一文“严重抄袭”了自己的《传媒职业经理人初探》。
张志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这篇文章是自己早年发表的,可就在去年,他从网络上发现了一篇和自己文章多处文字、观点相仿的论文,其中,3处以上都是照搬自己的原文并未注释出处。而在张志安帖子中列举的几处原文对照中,记者也看到,胡的文字几乎鲜有修改就搬用了前文。张志安说,让他觉得愤慨的是,他为写这篇论文曾采访了一些人,而到了《中国传媒业呼唤权威型经理人》一文中,这些访谈的劳动全部变成了胡兴荣的付出。
最近,张志安在《中国传媒报告》上看到了那篇文章,他决定要去讨个说法———“我通过邮件联系胡教授,当天就得到了回复”。但这封邮件并未平息张志安的怒火,“他在给我的第一封回信中对此事表现出明显的不重视的态度,没有称呼,没有署名,草草回复了事。”私人渠道得不到解决,张志安决定网上维权,采取公开的形式,将这一行为公之于众,“让大家去探讨这到底是否是抄袭行为。”
业界
网络让抄袭容易,反抄袭也容易
从网上获知自己的论文被抄袭,然后通过网络进行自己的维权行为,复旦大学副校长周鲁卫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网络的诞生,海量的信息以及巨大的搜索功能,让论文抄袭变得容易、但同时反抄袭也变得容易。“现在国外还发明了一种软件,只要点击几个关键词,就能对照出论文是否抄袭,如果引进,反论文抄袭将更加能让那些有抄袭企图者不敢贸然付诸行动。”
针对国内目前屡屡爆出的论文抄袭案,周鲁卫说,这也引起了国内诸多高校的关注,纷纷出台条例抄袭给以严处。比如北京大学前一阵就出台了本科生抄袭论文就将被开除的相关规定。而各校对此的严格把关,以及学者、学生对此事更为密切的关注,给论文写作套上“紧箍咒”也将防止更多类似现象的产生。
维权
网上公开事实,抄袭者无奈觉醒
时间在过去24小时后,胡兴荣以真名回帖,回帖中谈到,其所用的一句观点确实出自张志安先生的文章,但没有注明出处;至于张志安的采访变成了自己个人的采访,是他在处理注释的时候,没有加以处理便照搬让读者误会文中的说法由自己采访所得,这是其中最为严重的错误。胡在回帖中谈到“我十分理解张先生的心情,并且为我的不严谨和疏忽所导致的错误表示负责。”“希望能说明的是,我在写作本文的过程中并没有抄袭的意图,但必须吸取教训并郑重在此向张志安先生致歉。”
记者另外获悉,胡兴荣已经在17日向学院提出辞职,院方已经接受,即日生效。昨天,该校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也向记者证实此事,但不愿就此发表过多言论。
对于抄袭一事,不少汕头大学学生表示义愤的同时,也对胡教授表示惋惜。记者看到,许多学生对胡教授评价为“学识渊博”,但同时也认为不能因为他是一位好老师就对他犯的错误视而不见。作为学者,做学术绝对要严谨。
网上论文维权的方式终于讨到说法,张志安以“吃惊”两字作了形容。“事情出来后,胡老师的态度还是比较敢于站出来,错归错,这种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姿态还是值得尊敬的。我也希望能在不久以后能看到胡教授重新站上讲台,重新写出好的论文。”作者:晨报记者张计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