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岸线以自然形态过渡,建三道防护带、设四个分区
本报讯(记者 陈进容)在开发利用水库的同时,我市更注重对湖边水库生态环境的保护。
项目在设计时就要注意保持生物空间的畅通性。滨水岸线大部分采用自然式,不使用大量的硬质护砌和台地,以保证水、陆生物过渡带的自然形态;由南向北沿着滨水岸线有基本上连续的“绿带”和“生态板块”相衔接,以保证从岛内深处向海湾口的整体生物流的流畅性。
湖边水库的保护系统为三道防护带。第一道为环湖道防洪水位向外退50米以上的范围,即雨水排放、绿化防护带;第二道为库区自然汇集雨水地范围,包含了雨洪、污水排放系统;第三道为上游东山水库及湖边水库引水渠的修复整治,东南部污水直流干管整治建设溢洪道,下游钟宅湾堤坝适当加高加固。
规划对湖边水库确定了四个分区:水源保护区,禁止设置排污口,严禁从事水产养殖、垂钓、炸鱼、电鱼、毒鱼或其他非法捕捞活动,严禁倾倒、堆放垃圾;生态保护区,只允许最低限度的建设,没有机动车交通;限制发展区,即主要的生态景观区,限制机动车;湖边水库休闲度假村建设项目则作为适度开发区。
(来源:厦门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