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建始县花坪乡村坊村54岁的黄成芝向人们叙说了她家炉灶里能源变迁的故事。从烧柴到烧毛草
36年前,黄成芝结婚时家里做饭都是烧柴。每年夏天做饭最难熬,每顿饭做下来都是汗流浃背。不久,她家的山林砍光了,不得不改烧毛草做饭。 烧毛草烟大,每次做饭都把眼睛熏红肿了,满屋烟尘,还时时提心吊胆怕闹火灾。从烧毛草到烧煤
到20世纪70年代末,黄成芝山上毛草也难割了。家里人商议决定烧煤块做饭。每年冬天,她和邻里凑钱去拉煤,车到了尽头,还要请工背几公里山路。烧煤虽方便,但得花钱,再怎么节约,一年也得烧1吨多煤。烧煤气难闻,经常呛得人透不过气来。从烧煤到用沼气
前年春,花坪乡能源办的同志到村里来发展沼气池。黄成芝和老伴商量后,建起了一口沼气池。从此她做饭用沼气,照明也用沼气,省钱省时,又环保高效。“那才不止这些呢!这两年我们村用300多口沼气池的沼液作肥料,发展起1000亩‘关口葡萄’,家家户户正发沼气财呢。”老伴刘友约连连赞许,乐得黄成芝直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