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论部策划 编辑:李灿灿
【编者按】2005年,在国际,中国已逐步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国内,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这一年,来自中国政坛的新鲜空气让人记忆犹新: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节约型社会、胡锦涛会见连战两党迈出历史性的一步……人们更加关注和谐、民生、公平。临近年末,回头看看网友是怎么评述“胡温新政”这一年的。铭记2005吧!
网友眼中的胡温新政
☆两大亮点
再说说“胡温新政”之两大亮点
“胡温新政”之“新”表现在许多方面,然而依我的看法主要有二条:一条是“科学发展观”,另一条是“和谐社会论”。前一条是怎样发展初级社会主义阶段、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的中国社会的“生产力”的,后一条是怎样处理剧变社会中复杂的“生产关系”的。
有人说,“胡温新政”之“新”就“新”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新三民主义”,这当然是一种“新”,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新”,但是,它说的是一种“当官之道”,其内涵要比发展“生产力”的“科学发展观”和处理“生产关系”的“和谐社会论”,相对来说,还是要窄一些。因为“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论”,的确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从开封到纽约与“胡温新政”
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从胡温新政和克里斯托夫总结的教训中,要警惕什么?对外,要预防美国只顾眼前利益的集团打压中国――他们眼中的异己。对内,除了给人才充分的创造空间,用人才拉动生产力,同时建立完善的经济政策;还要继续韬光养晦,切忌傲慢自大,切忌打肿脸充胖子,切忌为了所谓的形象,而牺牲本地群众的利益!切忌对腐败分子心慈面软,反腐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也是科技强国的前提。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不富裕。即使若干年后富裕了,也不要学李自成,不要像过去的中国,也不要像现在的美国这样傲慢。切记:要想让他灭亡,就先让他疯狂。
☆关注民生
有感胡锦涛总书记讲社会公平的一句话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关于“要在继续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的讲话非常符合实际,非常深刻,非常重要,因而非常得人心。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效率”,而“社会建设”、“社会和谐”则需要“公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潜量而言,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具有“激活功能”。当今的中国社会为什么能处于“黄金发展期”?中国的经济为什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应该说,这条原则“功不可没”。但是,讲“效率优先”,决不是不要“公平”,更不是将“公平”弃之一边。
别让温总理的承诺落空
身为总理,做出这样的承诺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当前农村各地的发展不均衡,有些地方的百姓仅仅能够维持温饱,让他们再负担孩子教育的费用实在不容易,因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免学费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作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虽然农村学校的收费不多,但对仅仅能维持温饱的农民来说却仍是一笔大数字。
农民看病难与温总理的“梦想”
“你们看这个政策怎么样?”一个大国总理能以如此商量的口吻与最普通的百姓对话,委实让我们感动,也让笔者联想到温总理的梦想。温总理曾深情地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每一个中国公民都不会因没钱看病而发愁。”这句朴素的话,饱含了总理胸怀人民疾苦的感人情怀。可是,这样的梦想何时才能实现呢?何时农民不再因没钱看病而发愁?
网友眼中的胡温作风
☆务实求真
要像胡主席、温总理那样能“潜水”
老百姓就是画上的水,他们最清楚水面下某某勾结所形成的“结石”暗礁在哪里,什么样。检查、督察人员如不“潜水”,知表不知里、知上不知下、知皮不知瓤,无非是花拳绣腿一阵子;要想吃透下情,就必须“潜入水中”,深入群众,深入底层,查实查清。凡人民公仆型的干部,工作起来都注重“潜水”。我们的“平民总书记”和“平民总理”都十分注重“潜水”体察民情。胡锦涛、温家宝曾多次深入到老百姓的帐篷里、病床上、田间地头以及矿井里检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的广大干部正是在榜样的影响下,恪尽职守,脚踏实地,深入实际,解决问题,攻坚克难,为民服务。
有感温家宝“你这话要倒过来说”
总理所言的“话要倒过来说”,是正本清源。有多少话需要“倒过来说”,就有多少事需要“倒过来做”。领会总理的“话要倒过来说”的深刻内涵,有利于我们修复那些被颠倒的关系和被颠倒的话语。无论是提供医疗、教育等公共产品,还是治理污染,架桥修路,都是政府的本分,是其应尽的义务,公民不必为此“感谢”,政府也没有理由接受公民的“感谢”。相反,如果政府做的不好,公民有权以主人的身份追究公仆的责任。
有感于温总理的“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才是科学的教育观,只有在这样的科学教育观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在教师节的时候,温家宝总理强调“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强调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创造思维”,不但是对广大教师的善意提醒,更是对应试教育的批评,是对科学教育观的呼吁。
☆亲民爱民
有多少领导能像胡锦涛那样资助贫困生?
胡锦涛总书记为各级领导在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上做了表率。当下,又有多少领导能像胡总书记那样资助贫困学生呢?扪心自问,可能更多的领导还是说在会上,叫在嘴上,落实在纸上。总之,只是在形式上。
如果我们6800多万共产党员,4000多万干部,特别是各级党和政府的“一把手”,都像胡总书记那样情系人民,关注贫困学生。那将汇成一股巨大洪流,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宛如“滴水汇成大江,碎石堆成海岛”
一般,让更多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有感温总理的“没有感情还算什么领导”
许多人还清晰地记得,今年元旦温总理来到陈家山煤矿,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下到1300米深的井下,与矿工们一起吃中午饭。他对别人说:“矿工是人,我也是人,他们能下井,我为什么不能?”最令人感动的是,温家宝总理在看望矿难家属时,走进遇难的矿工程师牛铁奇家,紧握着他的母亲、妻子和孩子的手,亲切地安慰他们。听着家属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温家宝流下了悲痛的泪水。看到这里,许多观众的眼泪也流了下来。一个党员干部最宝贵的是什么?就是他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不高高在上,不颐指气使。只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才能带着普通人的感情,去做群众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工作,才能得到人们的支持与拥护。
☆率先垂范
温总理请袁隆平先上车的三点感慨
温总理请袁隆平先上车,体现了总理对科技的尊重。温总理请袁隆平先上车,反映了总理对人才的敬重。温总理请袁隆平先上车,折射了总理的公仆情怀。在共商促进中部崛起大计之时,温总理请袁隆平先上车,虽然是一个细微的礼节,内涵却十分丰富。反观我们一些擅长作指示、搞遥控指挥的领导,是否也应该多从细节入手,常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呢?
有感温总理考察时的“细微”
“一枝一叶总关情”。温总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无声的行动感召干部、凝聚干部、鞭策干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情做起,把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小事做细、做实、做好,这是百姓的福祉所在。“细节决定成败”。正由于中央领导集体的这种作“细”精神,全国人民才凝心聚力,意气风发、信心满怀地建设和谐社会。
网友眼中的胡温外交
解读胡主席会见日首相的“严肃”
胡锦涛会见日首相的“严肃”,在世界面前是面“镜子”:严肃表明中国政府从来讲话是算数的,对外所签下的协议从来都是一丝不苟掷地有声履行的;维护中国的主权,保卫中国的领土完整原则立场是不容置疑的。胡锦涛的“严肃”就是在中日两国最高层面,鲜明表达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和鲜明态度。反观日方,正如胡主席在会见日本首相所指出:近一段时间以来,日方在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上的一些做法违背了自己的承诺,违背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原则,伤害了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的感情。也就是不言而喻,日方对承诺很不严肃;对中日关系政治原则太儿戏。
出访朝鲜细微小事彰显总书记人格风范范
总书记与朝鲜人民的亲切对话,一下子拉近了领袖与百姓之间的距离,让朝鲜人民真切地感受到了胡总书记那爱民、亲民、恤民的高尚情怀,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此得到了完美体现。
记得胡总书记去年在拉美访问时曾讲到“知微知著”这个词。从胡总书记此次访问中的这些细微小事上,便说明了总书记十分注重于“知微知著”,体现了总书记的“细微”作风、“细微”情怀,“细微”品格。而正是中央领导具有这种“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精神,才使得我们的事业朝气蓬勃,不断推向前进。
总理借笔 显大国风范
除了在大会上壮严而郑重地表达中国政府的意愿之外,不失时机地抓住一些细节,来表达中国人民求和平的强烈意愿,也显现出了总理的一种细心和智慧。看着小泉的“孤独”而坐,足以让我们知道,在东亚这个大家庭里,日本政府已大失“民心”,在这样一个求合作、求发展的区域性的重要会议上,日本首相被“晾”在一边,向世人宣告,日本政府正自食其素来背信弃义,欺世盗名所种下的恶果。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