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于达维/上海报道
长期预测一般不对外发布,只给政府提供
禽流感改变了好吃的广州人。吃鸡的人少了,鲮鱼、生鱼、草鱼、鳙鱼的价格涨了不少,特别是最近,鱼羊肉价格上涨了一到两成。 原因之一是因为快过年了,二是因为天气太冷。
年平均气温21.9℃的广州,一般没有明显的冬天,夏季从4月下旬一直到10月下旬,秋天过后就是春天了。但是去年12月初持续27℃左右那样的温暖天气今年没有重现,广州又恢复了十几度的气温,持续了十几年的暖冬似乎结束了。
不仅是广州,今年在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偏冷的天气。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张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入冬以来,除西南地区气温比常年偏高1到2摄氏度外,其他地区都是偏低,其中东部偏低比较多,有2-4摄氏度,内蒙古中西部、吉林、辽宁要偏低4摄氏度以上,漠河地区稍微偏高,但范围很小。而华南地区稍微偏低一点,大概0到1摄氏度之间,基本上和常年持平,没有近年来发生的变暖迹象。
暖冬不暖
北京气象学会高级工程师陆晨说,今年入冬以来,北京气温平均比常年要低,12月上旬,平原地区-3.5℃,比往年偏低2.9摄氏度。“这段时间气温相对比较低,山东威海和烟台大雪持续了好几天,就是因为不断有空气补充南下,华北地区明显的是大风天气。冷空气在山东半岛上和西南来的暖湿空气汇合,所以不断降雪。大雪大概持续了有半个月时间,一般北京刮大风,山东就下大雪。”
自从1986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连续18年冬季气温持续偏高,直到去年才告结束,一段时间里,全国上下一度认为暖冬已成定局。
“暖冬的问题,去年大家说的比较热。”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说,“当时是12月中旬,有个记者来采访,正好当时特别暖,我就跟他说,我们的预测是暖冬。因为当时冬天刚开始,是否真是暖冬还不一定,但后来看到报道说,‘今年暖冬已经成定局’,后来又冷了,整个冬季平均下来基本上是个正常年。”
国家气候中心对今年全球冬季温度趋势的预测仍旧是偏暖的。罗勇说,“全年和全球的平均还是偏暖的,有可能2005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二个暖年,但是具体到一个时段或一个区域就不太一样。”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检测诊断室高级工程师任福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全球入冬以来,从欧洲东部到俄罗斯西部大范围偏暖,俄罗斯远东暖,蒙古到我国东部地区偏冷,北美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偏暖,美国本土偏冷,日本也偏冷,北海道下了很大的雪,幅度不是很厉害,1摄氏度左右。
“很多地区温度偏低,日本北海道大雪破了历史记录,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年平均肯定是暖的,具体到某个时段,天冷和气候系统内部的震荡有关系,但并不是暖冬就不冷了。”罗勇说。
不提暖冬?
陆晨说,暖冬是个平均的概念,如果整个冬季(12月1日到2月28日)3个月的气温平均值和30年的平均值相比偏高的话,就是暖冬,低的话就是冷冬。但是暖冬不等于没冷空气,可能冷空气相对比较弱,或者忽冷忽热,热的程度要多些。反之如果是冷冬的话,也不全是冷空气,可能保持相对比较低的气温,也可能忽冷忽热,但冷的程度比较高。
“很多专家都觉得暖冬这个说法可能不太合适,容易给公众造成误解,以后提还是不提还是个问题。虽然专业上大家都明白,但对老百姓来说,暖就是暖,冷就是冷。其实哪些地方偏暖,偏冷,从气候变化上分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地区。”罗勇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气象学上对气温趋势的预测,一般用两种方法,一个是根据物理统计方法,考虑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一个用气候模式,根据海洋陆地下垫面和当时大气初始场进行计算,全球模式10天预测一次未来30天的天气形势,每个月预测一次未来一个季度的天气形势,每个季节预测一次未来一年的形势,越到临近,精度越高。目前的预测,一般不对外公布,只给决策服务。
“我们一般在两三天前能预测到有冷空气过来,如果冷空气顺着西风带走的话,分析它是向西走还是向西南走;如果只有冷空气的底端光临北京,降温就不是很明显;如果直插南下的话,就是强冷空气。这和分析台风台风从哪里登陆是一样的道理。越临近反映的东西越准,模拟的时候很多东西忽略掉了,就有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陆晨说,长期的预测实际上准确率比较低,所以一般不对外发布,主要对农业部门和专业部门给予一定的指导,报一个趋势,比如在供电、供暖上,暖冬的话在燃料的储存量上可以相对少一些;冷冬的话,商家在服装销售上,尤其是南方,羽绒服、棉衣的进货量就会大一些。“我们作为有偿服务提供给他们,但我们也跟他们讲,也就是一个趋势。这是全世界的难题,准确率比较低,就像地震预报一样,因为准确率比较低,所以一般不对外发布,只给政府提供,避免造成社会不安。”
“去年由于前期温度比较高,一直以为是暖冬,因为已经持续了十几年的暖冬,后来冷了,造成了天然气供应不足。后来认为,北京去年冬天是正常偏冷,全国也基本上这样,部分地区相对比较暖。”陆晨说。
冷暖自知
由于地球目前正处在近万年来出现的第三次暖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大的火山爆发明显减少,缺乏火山灰反射太阳辐射造成降温的“阳伞效应”,加上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增温效应,以及陆面覆盖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加之硫化物气溶胶的作用,使得全球气温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中国,尤其是三北地区在气候上变暖更加明显。专家们普遍认为,在温室气体稳定后的几十年,这种变暖趋势还要继续下去。
气候变暖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干旱和热浪、飓风等极端事件的发生,这对农业、渔业、消防,供水工程、供电设施、交通运输部门等系统都是极大的挑战。
陆晨说,暖也好,冷也好,对老百姓的影响不是很大,对普通人来说,忽冷忽热对人影响则比较大。暖冬不意味着没有强冷,没有寒潮,只是相对少些。忽冷忽热,或者强冷、强热对人的影响反而更大,年纪大的人、小孩的调节功能差,一旦适应不了,就容易生病。
“作为个人,应该随时注意气温变化来增减衣物,冬天尽量在太阳出来以后晨练。冬天没风的天气,空气质量相对差,气温相对高,大气中病毒比较活跃,尽量减少到户外、公共场所活动,有风的天气空气质量比较好。”陆晨提醒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