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种种便捷的手段集体造就了“超女”的众星捧月效应。我们有理由相信,电视和互联网仍将成为下一个新星的襁褓。
新人的“诞生”总是出其不意,让人难以预料。谁会想到,搅起2005年互联网冲天巨浪的人儿,不再是敢冲敢杀的木子美式人物,而是一副羞答答模样的芙蓉姐姐。 即便是众目睽睽下的“超级女声”,带着中性面具抢下头把交椅的李宇春,也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谁是2006年的新星?这与其说是一个新的猜测,不如说是一个新的策划。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让我们沿着2005年的思路一步一步寻找一下。显而易见,“超女”的成功超越了一档电视节目的传统定位,它成为一场具有全民意义的商业化造物运动。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到实现最大商业化的手段,就是电视和互联网的联袂登场。如果没有电视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平台,芙蓉姐姐的现象和超女的现象是不可能的。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种种便捷的手段集体造就了“超女”的众星捧月效应。我们有理由相信,电视和互联网仍将成为下一个新星的襁褓。
芙蓉姐姐是自己跳上“前台”的,而李宇春们是被哄上台的,但她们有一个本质上的共同点,就是她们都是娱乐平民化和娱乐民主化的代表,都是社会传统规则的叛逆者。著名传媒研究者喻国明先生认为,“超女”打破了原有选秀的规则和程序,过去选秀一定要问你的出身、你的经历、你的专业资格认证,而这一次,海选的整个过程不问出身、不问来由,只要愿意,谁都有机会参与。正是平民化的特征,使人们忽略了芙蓉姐姐的一身乡土气和李宇春的满脸男孩味儿。那么,下一个新星,基本上还应该出身寒门,说不定就是你或者他的其貌不扬的邻居。
“超女”是中国电视史上一次高明的策划,芙蓉姐姐或许仅仅是一次飞蛾扑火的个人表演,两者之间又是一脉相承的,策划者(或者当事人)与受众心照不宣地合谋了一次眼球运动。在芙蓉姐姐之前或者之后,除了木子美,还有竹影青瞳、流氓燕等一批敢脱敢说的男男女女,其中,女性成为视觉主流,男性更容易被忽略。今天的互联网正处在女性主义(不是女权主义)时代,大家围观女性、谈论女性,以女性为话题中心或者表演中心。芙蓉姐姐的舞好不好看不重要,李宇春会不会唱原创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们能不能成为让人们起哄的女孩儿。女孩儿,仍然是下一个新星的首选性别。
到底谁是下一个呢,快有答案了,因为电视和互联网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