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的喜与忧(2006.1.3)
——记者:及保树 摄像:马永刚
主持人:欢迎收看聚焦三农。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一般人对忍饥挨饿和无处栖身这样的感受,已经比较陌生了。但前不久,家住江西省新建县农村的郭田兰,在走亲戚的途中,就落入了这样的困境。
(解说)10天前,家住江西省进贤县农村的郭田兰去浙江走亲戚,在南昌转车时丢了钱包。双目失明又身无分文的她,只好带着女儿跪地乞讨。
(记者)住在哪儿啊?
(进贤县农民 郭田兰)我没地方住。
(记者)那晚上怎么办?
(进贤县农民 郭田兰)晚上就躺在那个地道里面过夜。
(解说)母女俩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一两天吃不上饭。这天,他们的求助摊前,来了两个陌生人。
(救助站工作人员)你好,我是南昌市救助管理站的。你要不要到我们单位去接受救助呢?我们帮助你回家。
(解说)听说有人要帮他们回家,郭田兰半信半疑,但还是打算跟着去看看。在南昌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帮她们洗漱干净,又换上新衣服,还给她们端来热腾腾的面条。
(进贤县农民 郭田兰)他们都对我好,做面条给我吃。
(解说)在南昌市救助站记者看到,还有很多来这里求助的人,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在城市生活遇到困难而身无分文。
(接受救助人员)被朋友骗到景德镇那边,他们在那边搞传销呢。
(接受救助人员)3天都没有吃饭。没有办法,出门在外,上当受骗了。
(解说)求助的人在救助站可以得到衣食住等方面良好的帮助,最后救助站可以无偿提供一张返程车票,帮助他们回家。
(接受救助人员)非常感谢政府和领导对我们的支持,我们这些落难的人,对我们的支持。
(解说)对于流落街头的有智力障碍的救助对象,工作人员会主动把他们接到救助站,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记者)你家在什么地方啊?
(接受救助人员)南昌县。
(记者)你多大岁数了?
(接受救助人员)15岁。
(记者)姓什么啊?
(接受救助人员)不知道。
(记者)叫什么?
(接受救助人员)不知道。
(解说)由于无从知晓这个女孩的姓名和准确地址,工作人员没法送她回家,也就只能让她住在救助站。而对于另一个智障女子,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因为刚一进救助站,工作人员就发现,这个女子已经怀有身孕了。
(救助站工作人员)她来的时候就一身是脏兮兮的,头发好脏、好乱、好长。
(解说)从只言片语中,这名女子流露出她老家在河南农村,是和丈夫怄气才跑出来。救助站专门安排一名河南籍工作人员和她沟通。
(救助站工作人员)你家在哪儿你想一想,跟俺说一说,俺们一块儿帮你找一找。你马上肚子这么大了,生了小孩儿,咱们得找一找。
(救助站工作人员)不下20次问她,她就是不讲,最多就是笑一笑。
(解说)为防止发生意外,工作人员24小时守护着她,并告诉她一些生育常识。
(救助站工作人员)哪天万一肚子疼了,要赶快跟工作人员说。肚子疼了马上孩子就要出生了,知道吧?不要怕,没事的。
(解说)虽然工作难度很大,但能够让需要帮助的人及时得到救助,工作人员感到很欣慰。
(南昌市救助管理站站长 胡贵庆)他们很感动。有的还甚至下跪,感谢党和政府。
(解说)我国是从2003年8月1日开始,废除收容遣送制,推行救助管理制的。新的制度让相关部门的工作由强制收容职能,转变为救助服务职能,更加人性化,也更受到救助对象的欢迎。看到街头有许多正在流浪的乞讨人员,工作人员把救助的双手伸向了他们。
(南昌市救助管理站站长 胡贵庆)我是救助站的,我带你到救助站去,好吗?
(流浪乞讨人员)不去。
(流浪乞讨人员)现在我还不想去。
(解说)没想到,热情的救助却遭遇了尴尬。最近几年,南昌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方面为帮助乞讨者,一方面也为美化城市环境,救助站曾专门成立劝讨小组,到街头劝说乞讨人员到救助站接受救助,但收效甚微。
(记者)你的腿怎么了?
(流浪乞讨人员)我的腿好好的。
(记者)那腿好好的还坐个车干什么啊?
(流浪乞讨人员)我要钱。
(记者)就为了要钱啊 ?
(流浪乞讨人员)嗯。
(环卫工人)他可以站起来。
(记者)你见到过他站起来吗?
(环卫工人)能站起来,他会走路。
(解说)原来,这位老人把自己打扮成一名不能行走的残疾人,就是为了要钱。
(救助站工作人员)因为我们以前做过一个调查,他乞讨一天,大概的话,好的收入至少是五六十元钱。再好点,一百多元钱也有的。
(解说)由于救助站只提供食宿,不发放现金,所以乞讨人员宁可跪在街头乞讨,也不愿接受救助。这位老人每天都在闹市区行乞,工作人员曾几次劝他去救助站,都没有成功。
(救助站工作人员)跟我们去救助站好不好?
(流浪乞讨人员)以后去嘛!
(救助站工作人员)现在跟我们去吧?
(流浪乞讨人员)我的小孩来找我来了,我就打算回去了。
(救助站工作人员)到救助站给你买个车票好不好?
(流浪乞讨人员)不,车票,今天晚上的买了,买好了。
(解说)老人说这天晚上,他就要回农村老家了。可到了第二天,工作人员在这条街上,又见到了这位正在行乞的老人。
(救助站工作人员)大爷,您不是昨天就回家了吗?今天怎么又来了?
(流浪乞讨人员)我昨天没回,我昨天来的嘛。
(救助站工作人员)您不是说昨天晚上回去吗?
(流浪乞讨人员)今天晚上回去。
(救助站工作人员)又今天晚上回去了?
(流浪乞讨人员)啊,今天晚上回去。今天要买上票,今天晚上回去。
(救助站工作人员)您不是说买的昨天的票吗?
(流浪乞讨人员)没买上嘛,今天买嘛。
(解说)工作人员说,现在很多街头行乞人员都已经认识他们了,经常会在他们劝讨过程中和他们打游击。
(救助站工作人员)送你去救助站好不好?去不去啊 ?去救助站吧?
(解说)民政部救助管理办法规定,救助对象是那些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正在乞讨度日的人员。同时规定,要以自愿救助为原则,就是救助行为须经本人同意。自愿救助最大限度地尊重了救助对象的意愿,但也给救助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救助站工作人员)像他们这种情况,他不愿意去,我们也不能强制性地叫他去。
(解说)而考虑到未成年人对自己行为没有完全的辨别能力,为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南昌市专门出台规定,对于16岁以下、没有监护人的流浪乞讨人员,实行保护性救助。
(记者)你怎么不上学啊?
(乞讨儿童)没钱。
(记者)那脸上怎么弄的?
(乞讨儿童)被他们打的。
(解说)正当工作人员打算把孩子带到救助站时,一名自称是孩子的爷爷的人出现了。
(记者)你是那孩子的什么人?
(孩子的“爷爷”)他是我的孙子。
(记者)那你怎么带着他出来要钱呢 ?
(孩子的“爷爷”)我不要钱生活不了怎么办。
(记者)是你的亲孙子吗?
(孩子的“爷爷”)是,是亲孙子?
(解说)而按照有关规定,有监护人的孩子,政府是不能实施保护性救助的。怕工作人员把孩子带走,这个自称是爷爷的60多岁的老人转眼又改了口。
(孩子的“爷爷”)这两个小孩是我的儿子。
(记者)刚才不是说是孙子吗?
(孩子的“爷爷”)那是假话。
(解说)遇到这种情况,工作人员不仅尴尬,也很无奈。
(南昌市救助管理站办公室主任 余伟华)我们也没有这个途径判断,他这个监护人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识别不了。
(解说)附近酒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孩子都来自周围农村,在这里乞讨已经两年了,老人与他们并没有亲缘关系,而只是操纵他们乞讨。记者在暗处拍到,孩子每次都把要来的钱交给了老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是一项全新的政策,没有成功的模式可循。现在,各地都在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工作方案。南昌市就采取多部门联动的办法,会同民政、公安、卫生、财政等部门,一方面加大劝讨力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进行帮扶。
(江西省南昌市市长 李豆罗)所有外面来的人,我们能帮的尽量帮,能扶的尽量扶,能解决问题的就不往外面推。
(解说)调查发现,街头流浪乞讨者多数是农村生活贫困人员。改善他们在家乡的生活境遇,是避免他们进城乞讨的有效途径。因此,江西省出台相关政策,对于家在省内农村的乞讨人员,劝返回乡后,民政部门继续跟踪帮扶。
(南昌市民政局副局长 刘晓平)我们都把他们定人到位,就是定人头,都把他们列入了农村特困救助对象。
(解说)对于特困救助对象,民政部门除了定期送去救助金,还帮他们找一些投资小、收益快的项目,能够尽快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国家民政部门也在着手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救助制度,并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的帮扶力度,让真正需要的人得到救助,让城市街头最大限度地减少流浪乞讨人员。
主持人:据了解今年8月民政部正式开通了“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今后每位受助者都将有一个“电子档案”,从而提高救助工作的效率,使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得到帮助。好,感谢收看今天的《聚焦三农》,如果您有什么新闻线索,可以发送手机短信到138,1117,1217,接下来请继续收看农业节目的其他栏目。
《聚焦三农》栏目,首播时间:CCTV-7每周一到周五21:52分,重播:第二天13:30,敬请收看。 |